原标题:古厝侨楼间 青春活力涌
红砖古厝的燕尾脊直指蓝天,南洋风情的侨楼静立巷尾。11月18日,记者走进厦门集美大社。这个拥有700多年历史的渔村,是集美学村的发源地。
如今的集美区,已汇聚了16家高校、科研院所。占辖区人口近一半的青年,对消费新场景、新业态需求强烈。能否实现高水平供给,事关当地引才留才、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蓝图。
一组亮眼的数据印证了成效:2025年,毕业生“留集率”15.51%,连续两年同比增长超两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集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9.5%,为厦门各区之冠;前三季度累计引育高层次人才950余人,连续11年实现新增市“双百计划”人才落户数全市第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在于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集美区商务局副局长赖伟雄分享他的见解。
古村生机足
大社的街巷之中,文艺餐厅入驻国营老厂房,旧女校内销售时尚服饰,多种业态与古厝、侨楼共融,市井烟火与时代新潮共生,年轻游客穿梭于氛围感十足的咖啡店、文创店,拍照定格惬意的初冬午后。
“这里的商业很有特色,好逛好买又出片。”湖北游客龚晓特意花上半天时间到大社,体验别样的厦门生活。她告诉记者,在社交平台上,大社是颇为热门的一处打卡点。
业态更新,人气高涨,如今的变化让集美区集美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大兴很感慨:“改造前的大社外来人口多、出租房多、老年人多,但公共空间少、公建配套少、新兴业态少。”全会提出,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这为今后的城市更新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023年4月,当地启动大社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支持本地特色餐饮、商业零售等发展的同时,结合居民游客新消费需求,引导居民出租自建房或改造低效空间,引入咖啡文创、创意市集、主题民宿等新业态。治理后,大社新增商家119家,日均吸引游客超7300人次。
27岁的章宇正是新业态店主的一员。从咖啡店学徒起步,他如今已在这里拥有了自己的艺术合集商店。谈话间,店内的年轻游客络绎不绝。
“开店6年,大社环境越来越好,人流量增大,业态更加丰富,顾客的消费趋势也发生改变。”章宇说,好看的外观已远远不够,年轻消费者更注重商品背后传达的情绪和意义,“我们以后也会提供更多‘有故事’的商品”。
走出店门,一个“大社商业联盟”的标识牌映入眼帘。“为扭转过去单打独斗、同质竞争的局面,我们引导成立大社商业联盟,将80家商户凝聚为价值和品牌联合体,制定规范公约,实现从竞争向‘竞合’的转变,既激发商户活力,又维护市场秩序。”黄大兴说。
好逛的不只大社。通过与设计公司合作,街道让老法院化身集美学村艺术设计发展中心,今年4月开放后人气火爆。随着艺术展览、戏剧表演、文创铺子等多元消费业态引入,古老的城市空间摇身一变,成为潮流地标。
“全会提出,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打造一批带动面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黄大兴说,集美街道将继续做好商业街区、街角节点改造,发挥打卡地多、烟火气浓优势,整合相关文旅资源,不断提升街区活力。
新区新魅力
与古朴的集美学村隔杏林湾相望,是道路宽阔、高楼林立的集美新城。地铁1号线串联岛内与厦门北站交通枢纽,灵玲马戏城、嘉庚艺术中心等一批文旅休闲场所星罗棋布,大悦城控股商业进入福建的首个旗舰项目坐落于此。
创新性的景观设计,吸引不少顾客前来探访。依托面向九天湖的优势,商场融合嘉庚建筑风格与海岛元素,并通过室内空间室外化的设计手法,将跨三层临湖面景观与餐饮烟火巧妙融合,为消费者提供独一无二的观景体验。
“富有新意的设计为高频次、高辨识度的原创内容植入提供良好载体。”厦门大悦城推广部职工Isabel告诉记者,原创IP活动是运营的核心亮点,一年来,商场举办香港迪士尼乐园福建首展等各类活动180场,引进首发资源20次以上,为项目打上了“青年潮流聚集地”的深刻印记。
开业仅一年,厦门大悦城已成为全市前三、岛外第一的人气综合体。数据显示出它强大的吸引力:一年来累计销售额突破14亿元,总客流超2000万人次,日均客流近6万人次、周末峰值达8万~10万人次。
从二次元街区、文化IP活动到垂直社群运营,项目通过多元场景构建,精准契合年轻客群“兴趣社交、松弛社交”需求,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建立圈层联结的“第三空间”。统计显示,项目24岁及以下客群占比近20%、25~39岁客群占比超50%。
聚焦长尾价值释放,厦门大悦城建立超50个垂直社群,社群粉丝突破4.5万,并针对学生群体推出“厦门大悦城学生卡”,为宠物主设置专属休息区,为女性客群升级“Lady care”等设施。约35万人的会员数,超28%的消费贡献占比,成为商场黏性的最好证明。
“全会提出,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赖伟雄说,集美区目前已有大型商业综合体11个,大型商业配套总建面积超136.3万平方米。截至10月,全区重点商业体节假日总客流超900万人次,节假日销售额超4.5亿元,消费供给水平不断提升。
产城共青春
新商场活力全开,老街区也毫不逊色。对29岁的“留集生”董耀康而言,母校旁的“万科云城”是他最常去重温情怀的地方。这条街区历久弥新,总能让他发现新的魅力。
创意十足的个性门头、直观的“双11”主题活动地图、适宜滑板的高低台面……这些贴近当下消费喜好的独特细节,共同汇聚街区的新人气。开业近10年,这个不大的街区仍保持近95%的商家入驻率,日均客流近4万人次。
“这些年,集美的商业氛围越来越好。”董耀康回忆周边的变化。夜幕降临,不少穿着动漫服装、戴着各色假发的主播或走进门店,或步入人群,松弛感十足地开始直播。“这是这些年逐渐繁荣起来的‘街播’场景,大大增加了线下商业的曝光度。”董耀康说。
万科云城街区凭借毗邻高校院所、科创企业的区位优势,吸引不少青年租住,为商业体带来稳定的年轻客源。不少街头主播,便来自入驻此地的上海东方网旗下直播品牌,为当地流量运营服务、AI视频创作提供了充分支撑。
开放的商业街区,与政产学研同频共振。街区所处的侨英街道企业密集,人才需求旺盛。侨英街道经济服务办干部陈诗枫告诉记者,每逢周末,街道党群活动室都会成为供周边企业、年轻创业者宣贯政策、碰撞灵感的绝佳场所,企业与学子的对接双选会也不时举办。
这是集美区2022年以来打造“中央活力区”成效的一个缩影。通过配套服务设施再提升、消费供给结构再优化、文旅资源要素再挖掘和品牌视觉传达再强化,集美新城核心区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成为一站式承接跨岛与来厦消费需求的新高地。
“全会提出,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近年来,集美区持续打造‘集美欢乐购’促消费品牌活动,不断拓展新型消费空间,一批服务市民的美好生活项目相继落地。”赖伟雄介绍,不久前打造的“2025集美咖啡季”便吸引全国超百家商户参与,孵化和招引了一批高品质、年轻态的品牌。
眼下,当地已先后成立中央活力区商业联盟、集美区美食联盟,成功举办集美“青春市集”“青年潮玩节”等高品质活动。近期全城征集的集美城市探索官(JEO)和主理人(JMO),通过挖掘美好生活消费场景,共创“发现集美小美好”榜单,吸引全民参与。截至今年10月,全区累计投入促消费资金近千万元,预计带动消费超10亿元。(记者 赖昊拓 黄筱菁 通讯员 郭妮妮)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