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除叛徒 整顿队伍
确保对工农武装绝对领导
1932年4月,中央红军东路军在毛泽东率领下攻克闽南重镇漳州。杨而菖由邓子恢、陶铸引荐,在漳州红楼与毛泽东会面,当面聆授红军战略战术。5月,在陶铸领导下组建以杨与可为队长的特务队,发动官坂暴动,缴获5支长枪,为连江工农红军的成立奠定基础。
同年6月29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到连江巡视,帮助连江党组织建立闽东第一支工农武装——闽中工农游击第一支队。陶铸亲自授旗,杨而菖任政委。随后开辟官坂合山村为闽东第一块红色根据地。8月初,杨而菖率领游击队在合山一带打土豪、除劣绅。国民党海军陆战队派一个连兵力“围剿”合山根据地。游击队与敌交战后,转到长龙山区。10月间,杨而菖接受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的派遣,前往厦门工作。
1933年1月,透堡地主民团用2000元收买游击队驳壳枪队队长李德标等8人。这伙叛徒在队伍内散布谣言,蒙蔽了队员,接着又赶走游击队队长和政委,并勾结地主阴谋反叛。
这时,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即派任铁锋和杨而菖迅速赶回连江,处理这一事件。
杨而菖首先巧妙地稳住了李得标,支走了他的几个亲信爪牙。然后,杨而菖迅速集合队伍,当众揭发了李得标叛变投敌的阴谋,并将其逮捕。县委迅速组织了由市委代表参加的革命军事法庭,在洪塘乡召开公审大会,处决了叛徒李德标等人。
在干净、利索地清除了叛徒以后,杨而菖对连罗游击队进行了整顿,对部队的军事训练、政治教育、组织纪律、日常生活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杨而菖还根据古田会议决议的精神,加强部队中党的建设,成立了游击支队特支,下设若干个党小组,保证了县委对这支工农武装的绝对领导。
抢抓时机建红色政权壮大连罗革命根据地
1933年2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再次来连江视察工作,指示中共连江县委应把革命根据地由连江山区向罗源山区一带发展。于是,杨而菖率领短枪队向罗源山区挺进,先攻打飞竹,又袭击麻洋反动民团,缴获长枪10余支。短枪队势如破竹,一连消灭18个民团,解放了罗源20多个乡村,开辟了连罗红色根据地。
同年5月间,国民党海军陆战队以3个连的兵力,纠集连罗两县的民团武装200多人,向长龙根据地发起第三次“围剿”。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杨而菖率领游击队和敌人巧妙周旋,在鼓山一带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然后一连冲破了敌人的三道防线,顺利转移到合山根据地。
这一仗打得灵活机动,歼灭敌人100多名,使连罗两县反动派“彻底肃清匪患”的计划成了泡影。
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后,杨而菖于1933年9月率领部队解放了透堡乡,宣布成立透堡乡苏维埃政府。
当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福州发动“闽变”。十九路军的一个营进驻连江,赶走了国民党海军陆战队,反动势力大为削弱。中共连江县委抓住时机,在全县范围内发动武装暴动,建立红色政权。连罗游击队经上级批准,扩编为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总队,杨而菖任总队长兼政委。
同年11月27日,杨而菖带领游击总队打下了筱埕,缴获了长短枪60多支、子弹8000多发、银圆5000多块。这一仗影响很大,此后苏维埃运动席卷沿海的下屿、坑园、屿头等20多个乡村,红色根据地从罗源山区的应德、飞竹延伸到连江的黄岐、郭婆,纵横两三百里,连罗革命根据地越来越大。
杨而菖烈士墓。
攻打马鼻 不幸壮烈牺牲
距离透堡仅10公里的马鼻是连江东北的重镇,也是国民党区政府所在地,地主民团的力量十分强大。
为了攻下马鼻,杨而菖把队伍集中在山区长龙和透堡一带,开展紧张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思想教育,同时派遣地下党员张家武、张利彬等打入民团内部,摸清民团的兵力部署及武器配备情况。他又派人和十九路军代表何公敢谈判,买来10万发子弹。12月底,一切工作都已准备就绪,县委决定抽调地方武装数百人,配合游击总队,由杨而菖、梁仁钦带领,分水陆两路合攻马鼻。
1934年1月1日夜,水陆两路队伍都已进入预定地点。杨而菖预先派出打入民团的共产党员在晚上值班时卸下团丁们的步枪枪栓,作好内应工作。
次日凌晨2点,杨而菖下达进攻命令。队伍迅速前进,群众自愿组织起来的担架队、运输队也跟着行动。一会儿,马鼻四周枪声大作,敌人从睡梦中惊醒,乱作一团。经过激战,敌人或逃或亡,剩下十几个死硬分子躲进横厝街的厚裕米厂,利用高墙工事负隅顽抗。杨而菖率领战士向米厂进攻时,突然,敌人扔来一颗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将手榴弹抓了起来,想扔进楼。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手榴弹在他手中爆炸,杨而菖壮烈牺牲。
战士们看见杨而菖牺牲了,个个义愤填膺,奋勇冲杀,不久就攻克了马鼻。
杨而菖牺牲后,他亲手创建的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总队,于1934年1月7日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第十三独立团,同年9月又扩编为闽东独立师。
在随后的战争中,杨而菖的大哥杨与可、小弟杨与福也相继牺牲,杨母王水莲便收养了一个孩子。“当时,我的曾祖母也积极参加革命,组织了妇女救护队,并参与组建了闽海游击队。即使被抓后受尽酷刑,仍不屈服,被领导和人民群众尊称为‘红心铁骨的革命老妈妈’。”杨爱国说,新中国成立后,杨家三兄弟均被追认为县团级以上革命烈士。杨母王水莲还先后三次进京,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参考文献资料:《福州故事百讲·红色记忆篇》、吴用耕《杨而菖》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