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厦门    泉州    漳州    三明    龙岩    南平    莆田    宁德    平潭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农博会·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花博会_fororder_福建1
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福建

福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构筑绿色生态家园

2017-12-05 10:19:27|来源:福州新闻网

  福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构筑绿色生态家园

  花园式绿化的洋里污水处理厂。记者黄立新 摄

  去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福建省、江西省和贵州省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承担起了为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路的重大任务。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部署,福州市成立了市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福州市关于贯彻<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任务分工方案>的意见》。为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任务的落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被列为市里7项重点专项督查内容之一。今年7月起,围绕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改革任务的推进和落实,每月确定1个主题,调研1个县(市)区和1个~2个市直部门,开展专项督查工作。

  历时3个多月的专项督查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有效地推动了改革任务的进展,督查组还从中挖掘到不少好的经验做法,同时还发现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县(市)工作开展不平衡、改革经验总结提升不够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如何贯彻落实好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部署,按照省委、市委全会的要求部署,扎实推进福州市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把有福之州建设得更加美丽、清新、宜居?11月29日,市政协牵头组织了一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邀请相关县(市)区、部门及专家学者,交流经验,深度剖析问题,探索解决办法,推动改革任务落实,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州经验,不断推动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亮点透视

  创新体制机制,破解林改难题,差异化出让储备排污权;以民为本、标本兼治,水系治理扎实推进;搭建平台,实现“多规合一”,完善防汛防灾信息化系统;联手“第三方”,突破污水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瓶颈……在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进程中,针对生态保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福州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推出了一批富有成效的改革措施、创新举措,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关键词:创新机制

  赎买商品林变身“绿色不动产”

  储备排污权出让有了“福州模式”

  为破解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之间的矛盾,2014年起,永泰县委、县政府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探索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制度改革。原本待砍伐的商品林,变身“绿色不动产”。

  在改革进程中,永泰县搭建了机构,成立国有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统筹赎买工作,统一经营管理;成立林业交易中心,搭建集“评估、担保、监管、处置、收储”于一体的林业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确保赎买资金到位;探索股份制等新型赎买模式,解决国有林中村集体收益问题。来自永泰县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永泰已完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38宗,总面积1.34万亩,预计年底前可再完成43宗9601亩。通过商品林赎买,永泰直接受益人口达1442户6290人,增加林农收入1870万元。

  近年来,随着排污权改革的稳步推进,福州已全面告别无偿排污时代。在排污权交易管理中,政府储备排污权的出让方式、出让价格要如何确定?面对政策空白,市环保局大胆创新,会同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制定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试行),实行差异化的出让方式和出让价格,对列入《福建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建设项目和省、市重点建设项目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对其他项目采取公开竞价方式。目前,福州市已将储备排污权出让给京东方等9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进一步强化了环境资源有价的生态文明理念,也倒逼企业创新技术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关键词:搭建平台

  “多规合一”严守生态红线

  防汛防灾信息化系统守护百姓安全

  一个项目的选址往往涉及多个部门的用地规划,如何又好又快地完成选址,不碰底线、守住生态红线?2015年6月,福州全面启动“多规合一”工作,包含“一张图、一个信息平台、一个协调机制、一个审批流程、一个监督体系、一个反馈机制”。其中,“多规合一”信息联动管理平台,提供“多规”查询、分析、统计、选址及检测功能,实现发改、规划、国土等各部门之间“一张图”的共享共用。市城乡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把多部门对生态保护的空间规划统一到一个平台,有利于推动审批流程简化,解决项目审批过程部门间选址矛盾问题,严守生态红线。

  在防灾防汛方面,闽清县投入1000万元,在全省率先启动防汛防灾信息化系统建设,建成全覆盖监测监控系统,确保县防汛指挥中心能在第一时间直观了解重要防汛区域的雨情水情;电子化运用防汛指挥图,在全市率先将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延伸至乡镇,做到灾情明晰、决策科学、指挥精准。

  关键词:全力治水

  创新技术突出生态治水

  联排联调实现统一调度

  当前,福州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已全面进入冲刺阶段。为突出生态效果,各条治理战线均加大攻坚力度,开展治理技术创新。在晋安河清淤、清障中,工人在河道两侧水面搭设施工钢平台,全程“水上漂”施工;在温泉公园湖体施工中,创新性采用U形混凝土生态板桩,减少噪音,增加挡土和支护强度;在光明港下游建设日处理规模1000立方米的花园式底泥处理厂,对淤泥实行分类处理,避免“二次污染”;在湖体景观建设中,采用生态砌块等,既解决排水问题,又实现蓄水池与园林景观有机结合。

  福州的另一项创新,便是整合市建委、水利、城管委三大涉水部门及其下属单位资源,在全省首创组建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实现对湖、库、闸、站、河的综合把控和全市水系要素的统一调度,组合完善防洪、排涝、调水、除黑臭功能,集中治水管水,发挥整体效益。

  关键词:借力“第三方”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雨污管网管养、环境综合整治等,或多或少存在着资金、技术短板。针对这些短板,福州市积极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引入“第三方”参与治理管理。

  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均已启动农村生活污水第三方治理。其中,永泰21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均采用PPP模式建设运营;晋安3个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运作。对各县(市)区采用PPP模式的污水处理工程,福州市实行资金奖补;对已建成并正常运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予以电费补助。

  罗源县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中,创新模式,推进社会化、市场化运营。建立“罗源县秀美山川家园事务服务中心”,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同时,由政府职能部门按照省、市、县的考核标准与办法,对服务质量进行考核,引入社会组织和企业退出机制,不断提高共同治理水平。

  闽侯县为破解污水管网运营专业力量匮乏、管养机构缺乏、修复保障落后等问题,积极与福州水务集团对接,成立闽侯县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在闽侯开展排水设施排查、雨污管网清疏检测等工作。

  观点碰撞

  完善储备排污权交易市场化监管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郗永勤

  “制定储备排污权出让管理制度,创新性通过市场机制引导排污权交易的有序进行,实现排污权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今后应围绕福州市排污权市场交易制度创新进行深入总结和提炼。”郗永勤教授建议,进一步完善储备排污权交易的市场化监管制度及排污权退出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以应对企业因关停、搬迁、改建、扩建等问题而引发的对排污权出让工作的影响。

  水系治理要突出机制体制创新

  福州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 石成春

  石成春表示,福州在开展水系治理、消除黑臭水体过程中,在城区污水管网网格化排查、损坏管网修复排查和建立联排联调制度等方面,形成了较有特色的经验做法。石成春建议,今后应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强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并总结形成可复制的经验。

  “如在以往的治水中,比较注重‘治标’,如今,我们按照生态理念,从城市内河生态系统整体上把握,做到‘治本’”。石成春认为,近来的内河整治,福州开始注重“生态水工”和“生态治理”的理念,如在内河两侧建立生态护岸,进行水体生态修复等。“这方面福州采取了很多新技术、新办法,我们在总结经验时,应注重凸显体制机制和技术方法的‘创新’。”

  加强“多规合一”顶层设计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 李家兵

  “现在的信息管理偏于条块化、分割化,往往导致信息不对称,不能实现共享。这就造成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重复和矛盾。所以信息平台的搭建,‘多规合一’非常重要。”李家兵表示,要建立一个信息化平台系统,顶层设计尤为重要。“这个平台要包括系统及子系统,决定哪些信息可以接入,怎么样去兼容,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出现冲突,以为政府行政部门审批、企业生产提供极大便利。”李家兵还建议,将平台中的信息进一步向公众开放,通过APP等形式,让信息服务广大老百姓,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环境治理市场化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生态办主任 林强

  “环境的治理到环境的运营管理再到环境的保护,必须要有市场的痕迹,才能实现可持续。”林强表示,福州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中,建立了如第三方管理污水管网、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模式,说明市场化的意图已经有所体现,但经验总结缺乏深度,要进一步深化。“如何确定市场主体,如何用市场的力量来治理、保护环境,我们需要形成一个可操作性的模板,才能进行复制推广。”

  “目前福州市还普遍缺乏探索生态产品的意识。”林强认为,今后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探索的重点,是立足实际,充分认识自身资源状况,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资产优势,进而转化为资本优势,将资源环境的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福州日报记者 黄戎杰 杨莹 林洛羽)

( 编辑:李胜兰)
图片默认标题
【HI老外主推】【龙岩州】【移动版】【Chinanews带图】非洲法语国家学员来龙岩学习中式烹饪技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