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厦门    泉州    漳州    三明    龙岩    南平    莆田    宁德    平潭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农博会·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花博会_fororder_福建1
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福建

城区排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全面启动 “病灶”排查过半

2018-02-27 11:27:00|来源:福州新闻网|编辑:颜学辉|责编:孟慧

  【法治 列表】【滚动新闻】【地市 福州】城区排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全面启动 “病灶”排查过半

  工作人员在湖滨路检测污水干管。

  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文 叶义斌/摄

  记者昨日从市建委获悉,城区排水管网排查攻坚战去年7月打响,为地下2500公里管网全方位“体检”,找出“病灶”,目前已累计完成过半。为尽早让“生病”的管网恢复“健康”,春节假期后,城区排水管网改扩建工程5个项目包全面吹响攻坚集结号。年底前,四城区将累计完成1000公里雨污水管网修复、改造。

  全市区域同步修复建档

  属全国首例

  眼下,我市水系治理激战正酣。为保持治水成效,让地下排水管网健康运行、污水处理率稳步升级,市委、市政府按“系统、生态”理念,倾力打造四城区“源头收集、过程输送、末端处理、水环境提升”的一体化水系治理体系。

  “去年7月,四城区排水管网排查先行展开。”市建委公用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排查有90多个班组同时作业,创全国之最。目前清疏、排查、建档完成过半,力争6月30日前全面完成。

  据了解,节后全面启动的改扩建工程,属全国首例全市区域同时开展排水户排查建档、排水管网修复建档的项目,分5个项目包,由市水务集团、市新区集团、市城乡建总、市建发集团、市新榕公司5家国企作为建设单位,公开招投标选取5家施工、监理单位开展作业。去年底,前期工作已顺利完成。

  该项目主要作业内容分两块,一是排查小区、学校、医院、工厂等排水户,对雨污混接的接驳口源头截流;对直接接入雨水边井的沿街店面排污口,封堵改造再接入市政污水管。二是结合缺陷、影响及安全隐患等级,进行换管或非开挖修复。

  新工艺新方法

  让修复提速增效

  昨日下午,在鼓楼区湖滨路西门公交站附近,黄色水马围挡内,几名工作人员正忙碌着,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鼓西路至通湖路近1公里范围内直径0.8米的污水干管进行修复“手术”。

  “管道存在树根侵入、渗漏等病害,我们要进行非开挖点状修复。”市水务集团该项目负责人刘经理指着正实时显示管内情况的电脑屏幕告诉记者,该路段地处西湖公园旁,车流人流量大,非开挖修复能最大程度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作为管网排查阶段的好帮手,管道机器人在修复阶段也“走马上任”。首先派出铣刀机器人钻入管网内部,挥动锋利的“手臂”,砍断侵入树根,再让机器人携带膨胀气囊和特殊纤维布钻进管道,把纤维布固化在渗漏处,贴牢“创可贴”,才算完成封堵任务。“这块‘创可贴’抗腐蚀,水密性强,也无污染,按设计能使用一二十年。”刘经理说。

  经排查,四城区管网缺陷主要有破裂、错口、脱节、树根等,为最大程度避免“开膛破肚”,此次将引入多种先进工艺技术。比如,用碎裂管法一次性完成旧管废除及新管铺设;紫外光固化修复则针对渗漏点较多的管道,通过浸满感光性树脂的毡制软管、压缩空气及紫外光灯照射的相互作用,让旧管变身高强度内衬树脂新管。

  年底前完成

  1000公里管网修复改造

  “此次改扩建工程除了有资质强、业绩优的施工企业,我们还会从工程款中划出20%进行专项考核,指标与污水厂进水水质挂钩。”市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建委、市财政及高水平专家组成的“智囊团”,会对每根管道修复严格把关。

  去年,市水务管网公司率先完成42条黑臭水体周边区域约500公里雨污管网重大缺陷病害修复及周边区域接驳口排查、改造。在黑臭水体治理的基础上,管网修复改造将分“三步走”。

  今年底前,累计完成1000公里四城区雨污水管网修复、改造,完成四城区半数以上生活小区、企事业单位、沿街店面等排水户接驳口改造,全市污水厂进水CODcr(化学耗氧量)浓度由目前的140毫克/升提升至178毫克/升(全省平均水平)。

  2019年12月31日前,基本完成四城区雨污水管网修复,基本完成四城区排查、改造、建档。

  2020年12月31日前,全面、系统完成四城区雨污管网修复及排水户排查、改造、建档,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市污水厂进水CODcr浓度高于200毫克/升。

图片默认标题
【HI老外主推】【龙岩州】【移动版】【Chinanews带图】非洲法语国家学员来龙岩学习中式烹饪技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