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厦门    泉州    漳州    三明    龙岩    南平    莆田    宁德    平潭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农博会·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花博会_fororder_福建1
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福建

厦门年招上千人教师仍有缺口 学校新建或扩班是主因

2018-03-16 10:52:00|来源:厦门网|编辑:颜学辉|责编:孟慧

  原标题:厦门年招上千人教师队伍仍有缺口 学校新建或扩班是主因

  近七年来厦门每年通过

  全省统考招聘教师计划数

  2018年 1242人

  2017年 1096人

  2016年 1088人

  2015年 1032人

  2014年 1394人

  2013年 1266人

  2012年 1113人

  今年的全省教师招聘已经公布,厦门要招1242名幼儿园、小学、中学及职校老师。这一数量,比去年多了146名,但也不是近年来厦门招聘教师人数最多的一年。据了解,自2012年厦门放开“闸口”招聘中小学教师后,每年通过统考的教师招聘人数都在1000名以上。这还不包括教育局组织学校直接到省外高校招聘或高薪引进人才的教师数。

  为什么需求量这么大?据业内人士称,得益于厦门城市吸引力大,人口稳步增加,厦门公办校每年或新建或扩招,是厦门需要大批教师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老师生“二孩”较为普遍、老教师退休及老师“校校交流”,都让厦门对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

  厦小学生数连续六年攀升

  今年厦门招聘教师1242名,其中小学教师占了一半以上。其实,开学前后,也有不少小学发布招聘代课老师的信息。可以说,厦门教师中缺口最大的是小学教师。

  究其原因,最大的因素还是在于人口剧增。根据厦门市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去年年底,厦门有401万常住人口。

  那么,2017年厦门的全日制普通学校又有多少所?根据厦门市教育局统计的数据,截至去年秋季开学前,为1124所,在校生人数是793276人,教职工是63867人,其中专任教师是47285人。和2016年相比,在校生人数增加了3.5万人,老师增加3831人。其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又是最多的,79万全日制在校生,有29万是小学生,比2016年增加了1.7万人。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小学生在校人数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可是,最近六年,厦门小学生每年都以万人左右的数量在增加。这一点,从每年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把增加学位数作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也得到佐证。

  而且,由于近年来新增学校多在岛外,因此岛外学校老师需求量更大。据一位学校领导介绍,每年9月,他们会向区教育局上报今年学生数,到了12月,则是上报老师需求数,最后由区里统一上报市教育局汇总,以此来确定每年的教师招聘数。“我们主要是根据师生比、班师比等数据来确定缺口数。假设,我们学校今年有20个班,那么至少就需要10个语文老师、10个数学老师、10个英语老师。”

  按照上述说法,以今年来说,大家已知的厦门一中海沧校区和科技中学翔安校区要启用;此外,同安翔安片区的新建学校项目达到了20个,集美海沧片区也有14个项目,这些,都是最实质的老师缺口“大户”。岛内方面,今年思明、湖里竣工的两个项目――厦门市第二实验小学扩建工程、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二期扩建工程,分别扩建12个班,就需要语数英老师30多名。

  二孩、老师交流也加剧缺口

  除了人口激增、学校新建或扩建外,老师生“二孩”也在加剧厦门教师缺口数。据湖里一所中学的老师说,目前他们学校同时有7个老师休产假。去年,因为老师生“二孩”导致学校急缺老师紧急招聘的事件,媒体也曾多次报道过。

  此外,有老师还表示,这些年实行的老师“交流”也是导致一些学校缺老师的很大原因。这名老师介绍说,按照规定,在同一所学校教学满6年的老师,都被列为区域校际交流对象。“走了语文老师,来了美术老师,这没法填补学校的缺口”。

  据介绍,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就是正常的退休,但这部分比例不高;还有就是老师转任干部,教学量是会相应减半的,这时候,剩余的一半教学量就需要找新老师来担任。以上这些,就导致厦门这些年来每年需要招聘上千名教师弥补缺口,也是厦门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民生需求、补短板的一个措施。(海西晨报记者许蔚菡)

图片默认标题
【HI老外主推】【龙岩州】【移动版】【Chinanews带图】非洲法语国家学员来龙岩学习中式烹饪技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