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1号船”创造厦门轮渡船舶服役最长纪录 “老寿星”荣退原标题:“11号船”创造厦门轮渡船舶服役最长纪录 “老寿星”荣退
退休的轮渡“11号船”。洪志佳摄
今年6月30日晚7点,将最后一班旅客安全送抵第一码头后,厦门轮渡公司“闽厦门客0011”号船,也就是人们中口的“11号船”,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鹭江两岸辉煌的灯火中,它默默地驶向三丘田码头,那渐行渐远的影子,似乎在向这座城市的人们发出无声的告别。
从1988年到2018年,在鹭江的一江波涛里,“11号船”迎来送往,见证了鹭江两岸日新月异的变化。
30年弹指一挥间,曾经的“小伙子”已经“荣退”,但它的故事将留在这座城市的记忆里,留在厦门人心中。
“老寿星”在岗30年
1988年7月1日,“11号船”在潮州船厂“出生”,随即进入厦门轮渡服役。当它雄赳赳、气昂昂地出现在鹭江江面上时,风头一时无二。
拥有刷新当时船型记录的800客位容量、双层设计、雅座空间……“11号船”成为20世纪80年代厦鼓航线最新一代钢制渡船的代表。从铮亮崭新的“小伙子”,到锈迹斑斑的“老人家”,它与厦门轮渡相伴整整30年,成为厦门轮渡公司船舶服役最长纪录的创造者。
在厦门轮渡服役10年后,“11号船”转而执行厦门第一码头至海沧嵩屿码头航线。据厦门轮渡公司介绍,当时的嵩屿航线是连接岛内外的主要通道。“‘11号船’可谓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光辉岁月’,安全运送,常常爆满。”厦门轮渡官方微信上这样写道。
就像人生总有跌宕起伏,“11号船”也是如此。海沧大桥建成后成为连接岛内和海沧的主要通道,曾经游客如织的嵩屿航线逐渐“遇冷”,“11号船”也渐渐落寞。但它并没有就此“沉寂”,而是在轮渡公司安排下,做起了“兼职”,它做过第一码头至排头厦门船厂航线的“包船”,做过老三丘田码头至轮渡码头的早高峰“加班船”,也做过小型渡船的“加油船”。无论是在哪一个岗位,它始终“兢兢业业”。
2014年10月,随着航线调整,“11号船”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春。据厦门轮渡介绍,“11号船”成为嵩屿码头至鼓浪屿内厝澳码头航线的主力运营船舶。
作为邮轮码头之外惟一的日间游客进岛码头,在高峰时段,嵩屿码头发挥着重要的分流作用。作为该航线的主力船舶,“11号船”重新活跃起来。船上的乘客,由原来的市民,变成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时间到了2018年,“11号船”到了相关部门规定的客船服役年限。据厦门轮渡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尽管“11号船”保养状况良好,仍能使用,但根据规定,公司还是将其退役。
承载厦门人
集体记忆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渡轮是市民往返鼓浪屿、海沧、思明三地的主要出行工具。作为当时的主力船舶,不少老厦门人都曾在“11号船”上留下过足迹。
家住八市的李先生很怀念当年数百人推着单车争相登上“11号船”的情景。他说,在“11号船”的雅座里嗑瓜子、看报纸,是那个年代厦门人的集体记忆。
50岁的陈先生在“11号船”上也留下了满满的回忆。他说:“爱人退休前在鼓浪屿上班,孩子小时候在鼓浪屿上学,从恋爱约会到接送孩子,都离不开这渡轮。”他还记得,当时渡轮的票价不过几毛钱,十分亲民。
不仅如此,年轻朋友对于“11号船”同样很有感情。
网友Michiyo在厦门轮渡官微评论,以前一直坐渡轮上学,往返于厦门本岛和鼓浪屿之间。对于鼓浪屿的居民来说,渡轮不仅是通往厦门本岛惟一的交通工具,还承载了很多回忆。“小时候会为了坐在渡轮楼上而向外公外婆撒娇讨1元钱的座位费,船票也会好好保存着。我也会模仿二楼售票员的样子玩过家家。如今渡轮退休了,我们这一代的记忆也随着渡轮尘封了。”
网友Michiyo的故事,也是很多老厦门人的故事,而搭乘渡轮过江,不仅是市民的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一种生活习惯。
退休老船长翁辉煌(右)看望曾与他一起共事的轮机手。记者 唐光峰 摄
人物故事
老船长翁辉煌与“11号船”一同荣退,依依惜别:
“每天陪它比陪老伴还多”
今年6月30日,从厦门轮渡退休的不止“11号船”,还有它的老船长———厦门轮渡的翁辉煌。
伴随着江风和轰鸣的发动机声,翁辉煌在厦门轮渡服务了43年,几乎开遍了厦门轮渡的各种船只。3年前,他担任“11号船”的船长,成为这艘船最后一任船长,并与它一同荣退。
荣退那天,翁辉煌和船员一起降下了船上的国旗。其他船员走后,翁辉煌独自一人默默地在船上站了许久。他将驾驶台又擦拭了一遍,夹着航海日志,缓缓走出船舷。
过去3年,他驾驶着“11号船”乘风破浪,“11号船”载着他启航、返程;他为它检查设备、擦拭冲洗,它报之以安全、平稳。3年的朝夕相处,翁辉煌笑言:“每天陪着它的时间,比陪着老伴儿还多。”
“别看它和现在的其他船比起来不够先进,但它很实用、耐用。虽然年限已到,但它保养得很好,再跑一两年不成问题。但旅客安全是第一位的,退休也是必然的。”翁辉煌再三强调这一点,言辞中流露出对“11号船”深深的不舍。
不过,对于“老伙计”的“退休”,翁辉煌的态度还是很乐观的。“这么多年,厦门的变化太大了,公司的变化也太大了。很多比‘11号船’先进的渡轮出现了,代表着社会发展,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诚如翁辉煌所言,时至今日,厦门轮渡华丽蜕变,7座码头游人如织,8条海上客运航线、31艘各式客船,每年接待近3000万游客。
从与水相依,扁舟渡江,到渡轮轰鸣,再到如今悠闲地在船上游览风景,变的是渡江的工具,不变的是市民与鹭江难舍难分。(海西晨报记者 林爱玲 通讯员 谢静罗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