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二十届投洽盛会 助厦门成全球投资热土
2003年投洽会,人头攒动的签约大厅。 (资料图/姚凡摄)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社全媒体 记者 崔昊 通讯员 厦商宣)三十余载办会历程,二十届投洽荣耀。一直以来,投洽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也见证着厦门逐步发展成长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和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
多年来,投洽会一直是展示厦门开放发展形象的窗口,更是招商引资的重要舞台。据厦门市商务局数据显示,厦门团签约成果由1987年投洽会“前身”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的合同外资2000多万美元,增长到2016年第19届投洽会的合同外资15.1亿美元,利用外资水平、对外开放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为厦门市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厦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招商盛会
开创外向型经济全新局面
1987年9月6日,由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等福建省内四个地、市联合举办的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洽谈会举行,这是福建省第一次以特区为窗口的国际性招商盛会。
会上,中方共与外商签订了合资、合作经营项目合同54项,项目总投资金额4.58亿元,其中外资4583.8万美元。其中,厦门市与外商签订合资、合作项目19项,总投资金额2.054亿元,合同外资2197.6万美元,吸引外资总额占比近一半。此外,会上厦门出口贸易成交额达5139万美元,占此次洽谈会出口成交总额的68.4%,为厦门市计划成交额1000万美元的五倍多,为促进特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此后,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洽谈会升格为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这场金秋九月的盛会一直是厦门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器之一,一步步改变了改革开放初期厦门市利用外资总量小、水平低、资金来源单一的局面。
数据显示,至1996年,厦门市利用外资项目数371个,合同利用外资16.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外商投资来源地逐年增多,从港台为主要资金来源地,逐渐发展到日韩欧美等先进国家和地区投资者。
步步升格
金钥匙开启世界财富大门
1997年,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升格为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标志着洽谈会由口岸性向国家级全面升格。从此,独具个性含义的“9·8”金钥匙为更多的国际资本、世界财富开启大门。
这一年,厦门市组建了17个投资洽谈小组,抓紧、抓早各项工作,共有62个投资项目签约,投资总额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11.33亿美元。
随着投洽会规模、档次的不断提高,投洽会的国际性日益突出,初具“国际投资论坛”的功能和作用,厦门口岸招商的功能不断得到凸显,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日益增强。
2002年,在中国加入WTO背景下召开的第6届投洽会,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盛大、内容之丰富、投资促进和双向性特征之鲜明,成果之显著,都创出新高。会上,同集高新技术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对外招商,全国首家台商会馆落成,和记黄埔投资海沧港区,台资项目正新轮胎落户,ABB增资等一批签约成果对厦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外资的方式也有了新突破。
2016年,厦门团在第19届投洽会上再创佳绩,共有外资签约成果合同项目34个,总投资32.99亿美元,合同外资15.1亿美元,合同外资居全省第一;内资签约合同项目成果52项,总投资1474亿元人民币,以集成电路、信息服务、金融、旅游、创新平台为主体的众多优质项目脱颖而出。
记者观察到,这一年,签约项目紧密契合厦门市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升级的主旋律,与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等相关的项目层出不穷,呈现出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投资领域日益丰富、项目投资规模扩大、增资扩产项目增多的特点。
其中,高端服务业一枝独秀,京东集团“亚洲一号”智能配送中心、国开金融福建省业务总部等一批涉及金融、物流、电商平台、信息产业、高端医疗等项目落户厦门。先进制造业项目含金量提高,日本电气硝子二期、美日光罩等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厦门着力打造一流国际营商环境,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吸引华融资产等国内外企业总部纷纷落户。
回顾过往,投洽会不断成长,催动着我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经济;看今朝,投洽会风华正茂,跃动着扩大开放和面向全球双向投资的时代脉搏。目前,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已收集各类投资项目2万多个,并启动约2万批次预撮合工作,大会期间将安排3万场次对接洽谈,现场参与对接洽谈并达成协议的项目预计超过2000个。
携手合作,布局未来,第二十届投洽会将作为新起点,激荡财富热潮,为世界经济发展续写华章。
【亮彩数据】
据厦门市商务局数据显示,厦门团签约成果由1987年投洽会“前身”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的合同外资2000多万美元,增长到2016年第19届投洽会的合同外资15.1亿美元,利用外资水平、对外开放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