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4个教师节。在教师队伍中,有个特殊的群体——乡村教师,他们默默无闻却又责任重大,他们坚守乡村,也同时坚守激荡青春。他们给孩子带来知识、希望和未来,却无悔地在日复一日的平凡中沉淀。今天,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乡村教师身上,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关注这些平凡中的坚守者。
吴火燃:守望乡村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吴老师,这道题您帮我看看。”9月7日,南靖县金山镇马公小学老师吴火燃,在课间时间也没有闲下来,而是留在教室指导学生做题。“明年,我就正式退休了,我要尽心尽力站好这最后一班岗。”吴火燃说。
1979年,吴火燃从南靖县船场民办教师培训班结业之后,就义无反顾地扎根乡村教育。39年来,他始终奋战在乡村教育一线,怀着一颗教书育人之心,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吴火燃长期担任班主任,时常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有一年,在家访过程中,得知学生小陈的父亲突然亡故,即将面临辍学。吴火燃一边做通小陈亲属的思想工作,一边将小陈接到家里照料。在他的帮助下,小陈顺利完成学业。
“有了吴老师的帮助,我才不至于早早辍学。”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小陈已是一家知名药业企业的董事长。他感慨道:“吴老师既是我的恩师,也是我的兄长。在他家住的那几年,饮食起居都是他照顾我。为我做的这些事,他都觉得没什么,不值一提。可是,我会铭记一辈子。”
为了能带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学习、成长,年近六旬的吴火燃,利用休息时间,虚心向青年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如今,他不仅可以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还常常通过网络与各地的同行分享经验,交流信息。任教以来,吴火燃多次荣获市、县“优秀班主任”称号。2017年,吴火燃还被评为福建首届“最美教师”提名奖获得者。
张梦帆 吴国富 文 吴劲阳 图
沈滨滨:50多公里山路外的50多张笑脸
9月9日下午4时50分,沈滨滨提前结束周末休假,紧赶慢赶地登上从诏安县城开往秀篆镇的末班车。作为秀篆镇陈龙小学的语文老师,她早已习惯了这段50多公里山路的颠簸崎岖。
一年前,从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毕业的沈滨滨,如愿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成为山区乡村小学54名孩子的班主任。不过,刚到学校报到的第一天,她竟有点打退堂鼓了。
原来,通往陈龙小学的道路一边靠山,另一边是深深的山谷,一路上很少有车辆经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车子在山路上绕了数十个弯后才抵达目的地。
“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诏安人,但之前从没来过秀篆,这里和我想象中的教学生活还是有些差距的。”出生于1993年的沈滨滨坦言,不过这种顾虑在当年的教师节过后就烟消云散了。
在人生当中的第一个教师节当天,沈滨滨成了整个办公室收到学生送的手工花最多的老师。短短一段时间的相处就受到学生们的如此喜爱,让她有些受宠若惊。
“小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后想做什么,我都会回答当老师,那时候并不知道我为什么想当老师,直到我遇到了这群可爱的学生,我才开始慢慢找到答案,是因为内心深处的热爱吧。”沈滨滨说。
又到一年教师节,沈滨滨手头的教学日志已是厚厚的一本,里面记录着她与50多名学生互动的点点滴滴,还有每次写作实践课上留存的教学合照。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成为她继续奔走于曲折山路的动力。
⊙吴楠陈松林文/图
吴海木:从小伙变中年一人撑起一所学校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云霄县内洞小学迎来一批新生。9月9日,趁着周末,吴海木开始对学生进行逐一家访,倾听家长和孩子的心声。今年已是吴海木在乡村任教的第30个年头了,他用宝贵的青春温暖着大山深处的孩子,用他的话说:“我是大山的孩子,是大山养育了我,现在是我该回报的时候了!”
1988年秋,刚满20岁的吴海木走出师范校门,便到和平乡通贝村任教。2004年,吴海木调任到地处偏远的和平乡内洞小学任校长。2008年,因山区小学教育资源整合,学校4位老师被调往他校任教。从此,吴海木便成了“光杆司令”,一个人撑起一所小学。
内洞小学位于革命老区和平乡,距离县城20多公里。家住县城的吴海木,除了寒暑假,每天早上都是6点起床,骑40分钟的摩托车,总是比孩子早半个小时到达学校。
每天8点半,上课铃响,吴海木准时给一年级4个孩子上课,课程讲解20分钟,剩下的20分钟是练习时间,因为吴海木要赶到隔壁教室给三年级的7个孩子上课。这便是吴老师独特的“复式教学法”,他每天都像赶场似的,穿梭于两个课堂间。
从2004年到现在,内洞小学这所深山小学规模不断缩小,从鼎盛时期的6个年级100多名学生、12位教师缩减到现在的2个年级、11名学生、一位正式老师,上课也改成了“复式教学”。但吴海木从不懈怠,他说:“只要有学生的地方,老师就得在,哪怕班里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不会走。我走了,山里娃就没有人教,没有出路。”
30年的倾情耕耘,从“吴哥哥”到“吴叔叔”,他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吴海木记不清曾上演过多少次送别的场景,看着孩子们向山外的广阔天地渐行渐远。他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学生的行囊里装满知识,让他们闯荡的脚步更加踏实有力。”
朱乔柽文/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