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政府的钱怎么花: 升级产业 改善民生 优化城建
最新航拍(记者 王火炎 航拍器摄)
今年厦门市将集中财力支持产业转型、民生保障、城市建设、生态环保等领域支出。
预算报告被形象地称作“政府账本”,每年政府的钱怎么收、怎么花,一笔笔都有精心安排。在昨日召开的厦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交代表们审议的《关于厦门市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透露,2019年,厦门市政府除了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外,将继续带头过“紧日子”,从严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集中财力支持产业转型、民生保障、城市建设、生态环保等领域支出。
回眸2018
今年,市财政局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四本预算,全部提请市十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上述“四本账”构成了全口径预算,让代表们清楚地知道政府有哪些收入来源,总共有多少钱,花到哪里去了。
一般公共预算:全市总收入1283.3亿元,增长8.1%,其中:地方级收入754.5亿元,增长8.3%;全市支出892.5亿元。市本级收入534.9亿元,增长8.7%,市本级支出505.3亿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收入399.1亿元,全市支出446.8亿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收入18.9亿元,全市支出14.6亿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收入243.9亿元,其中:保费收入199.6亿元,财政补贴收入11.5亿元。全市支出175.2亿元。
关键词
稳增长促转型
坚持把支持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财政收入实现有质量的平稳增长。
帮扶企业措施有效
投入33亿元。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业稳增长促转型等政策,加大工业企业投资、技术改造等奖励,助力企业扩产提质。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全年为企业减税降负超300亿元。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投入50亿元。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出台企业上云、人工智能等扶持新政,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新增计算机与通信设备、机械装备、文化创意等3条千亿产业链群,千亿产业链群累计达到8条。
创新引领作用增强
投入20亿元。聚焦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工业企业,加大科创孵化器、企业研发经费等奖补力度,鼓励企业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全市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8%。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投入18亿元。支持大通关一体化建设,政府性收费降至大陆口岸最低水平,通关效率大幅提高。出台促进外商投资、总部经济发展等政策,优化投资和营商环境,总部经济集聚效益显现,总部企业税收增长20%以上。
关键词
补短板促均衡
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做好民生支出保障工作,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七成以上,努力改善社会民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教育发展扩容提质
投入40亿元。建成中小学项目20个,开建幼儿园项目20个,新增学位2.75万个,为历年最多。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补助标准,鼓励国有企业、优质民办学校参与办学。实施60个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项目,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岛外、农村拓展。
健康厦门加快建设
投入39亿元。建成厦大翔安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和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增医疗床位4000张。设置“名医工作室”,柔性引进专家170名。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财政补助资金适度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助力深化分级诊疗改革,让民众就医更加便利。
民生兜底扎紧扎牢
投入33亿元。加强困难群众帮扶,落实困难群体医疗救助、残疾人生活补助等政策,将重残、重疾群体纳入低保范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筹资标准从450元提高至650元,扩大大病医保受惠范围,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为超过12万人次提供就业创业培训服务。
惠民实事有效落实
投入59亿元。支持3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开建保障性住房2.8万套,推出1.97万套,出台住房租赁试点扶持政策,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逐步构建。促进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投入,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基本建成。
关键词
优环境促协调
多渠道、低成本筹集资金保障城市建设和运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和宜居度。
新城建设提速提质
投入69亿元。高起点、高标准保障岛外新城公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新城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圆满完成三年试点建设任务,地下综合管廊绩效考核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一。
乡村振兴加快实施
投入26亿元。出台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动8个市级重点示范村、12个市级示范村和30个美丽乡村建设,2个村庄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9条主要溪流及其他小流域整治顺利推进。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投入101亿元。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安全有序,2、3、4、6号线工程加快推进,国道324改线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建成通车。全面推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开展新一轮城市提升改造。推进交通疏解工作,增加公共停车泊位1.2万个。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投入29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防治,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垃圾焚烧工程建设,全市93%的居民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支持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全省率先完成农用地土壤详查和重点企业周边土壤环境监测。
2018年,市财政部门在不断优化结构,提升资金使用率,确保我市稳增长、补短板、优环境等项目资金需求的同时,以建设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着力建机制、提绩效、强监管,有序推进重点领域财政改革。全年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化,财政监督管理更为有力,政府资产管理更加规范,政府债务风险安全可控。
展望2019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支出840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支出426.5亿元。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安排24亿元。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大力培育瞪羚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提升支持企业研发创新政策精准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重大技术攻关。
关键词
帮扶企业降本增效
安排37亿元。全面落实中央普惠性减税政策,研究出台一系列降成本新措施,提升企业降本减负的获得感。支持民企自主创新、增资扩产及开拓市场,改善民营企业融资和经营环境。
关键词
千亿产业链群
安排46亿元。整合优化扶持政策,支持构建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
关键词
跨岛发展战略
安排116亿元。加快实施基础设施跨岛布局,加快引导公共服务资源跨岛覆盖,加快促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优化与周边城市接壤区域的医疗、教育资源布局。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安排32亿元。做精做优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休闲农业,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农村河塘清淤和山体林相改造。
关键词
和谐美丽生态环境
安排36亿元。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完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系统,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成市民健康步道,优化城市环境。
关键词
发展教育事业
安排43亿元。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完善民办义务教育学位补助政策,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中小学提供普惠性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增加学位供给。
关键词
促进医疗提质增效
安排43亿元。加快马銮湾医院、环东海域医院建设,扩大医疗资源有效供给。落实社会资本办医补助政策,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中医、精神卫生、康复护理等短缺专科医疗机构。
关键词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安排33亿元。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和技能培训,落实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快建设一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推动高端养老项目落地,推进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产业园区公共租赁房建设。
关键词
促进文体繁荣发展
安排14亿元。推进文体设施建设,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和文化惠民演出,提升文体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持续办好大型展会和赛事,办好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支持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培育高端演艺市场,满足群众多层次文体需求。
关键词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安排18亿元。推动公交优先发展,保障“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增强城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加大平安厦门建设投入,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关键词
交通设施互联互通
安排62亿元。加大投入建设新机场、国际航运中心、福厦高铁等交通枢纽项目,促进交通网络开放联通。推进厦门港集装箱干线港建设,助力“丝路海运”航线有序运营,优化国际航线发展扶持政策,加快建设“海丝”核心区航空枢纽。
关键词
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
安排16亿元。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财税扶持政策,推进进口酒类、机电设施、文化出口等重点平台基地建设,培育壮大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离岸贸易、黄金交易等新业态,积极争取市内免税店等政策。
关键词
扩大经贸合作交流
安排13亿元。加快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供应链+”等贸易新业态,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外贸转型升级。推动海丝基金实质性运作,鼓励企业“走出去”。落实系列惠台政策措施,支持引进台湾金融企业,鼓励台湾青年来厦实习、就业、创业。
点击
完成预算任务
财政怎么做?
多措并举促进收入平稳运行
抓好税源培育,出台扶持措施,鼓励企业增产增效;加强市区联动招商,主动服务总部企业,支持以商引商,培育税源增长点。优化涉企服务,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措施,优化产业扶持资金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加强收入组织,科学研判收入趋势,依法依规组织收入,落实各项提高收入质量的政策措施。
深化改革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加强重大政策绩效评价,深化绩效评价公开,试行绩效评价结果向市人大报告。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力度,盘活低效、沉淀的存量资金,统筹用于重点领域支出。持续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提高预算执行的约束力。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优化机制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规范政府债务管理,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新增债券额度,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强化国企债务融资监管,建立政府债务资金绩效管理机制。完善民生投入机制,科学、合理确定民生领域保障范围和标准,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标准备案机制,改进医疗卫生、污水处理等领域价格调整和财政补贴机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健全土地收储和基建管理机制,完善政府投资项目成本管控机制,避免投资浪费和损失。
强化监督保障资金资产安全
加强重大政策、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工作,配合做好“1+X”专项督查,加强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建立预算约束惩戒机制,保障资金安全运行。规范资产管理,完善国有资产报告制度,进一步理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权责,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措施。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三公经费”,全市按照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文/记者 陈泥)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