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网(戴玲玲) 好山好水的宁德,由于种种原因,曾是全国十八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多年来,闽东人民一以贯之地传承“滴水穿石”精神、“弱鸟先飞”意识、“行动至上”作风和“四下基层”制度,不仅改变了宁德 封闭落后的历史,更书写了闽东大地跨越发展的崛起篇章,造就了今天的闽东气质。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宝贵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宁德两级法院牢牢把握发展的大趋势,从地区的一个科室,发展成为1个中级法院、9个基层法院、800多名干警的审判机构,谱写出一曲曲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开放的崭新篇章。
走基层 用脚步丈量社情民意
寿宁法院干警赴凤阳镇开展扶贫活动,详细了解贫困户葡萄种植情况。
2001年初,蕉城区人民法院在三都澳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海上巡回法庭,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码头上、渔船上、渔排上。随后,宁德其他基层法院也纷纷成立林业、速裁、景区等巡回法庭,在有山有海有人住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宁德市两级法院法官们奔波在服务群众路上的身影。
这只是宁德法院传承“四下基层”的一个寻常图景。这些年,宁德法院建立健全挂钩联系基层、院长推进会、法律“六进”等群众工作机制,以及司法大走访、大接访,信访接待下基层、化解矛盾下基层、听取民意下基层、法治宣传下基层等“两访”、“四下”活动,广接地气,了解民意,汲取民智,回应民需。
2018年3月开始,宁德两级法院开展“弘扬‘四下基层’作风 访百企、进千户、听民声、解民忧”大调研活动,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赋予了“四下基层”在宁德法院新的时代内涵。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一年过去,宁德两级法院走访企业和重点项目281家,进村入户2928人次,听取群众意见398条,帮助解决法律问题228个。数字或许枯燥,而背后的故事却不乏精彩,其中一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已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惠民利民的措施。
“身入基层才能心念百姓。”正如宁德中院院长董明亮所言,要把“四下基层”制度传承好、坚持好、弘扬好,真正把心贴近群众,带着真感情听民声,带着真诚意解纠纷,努力解决好群众最急最盼最烦最忧的突出问题。
挖穷根 举司法之力服务脱贫攻坚
周宁法院开展精准扶贫入户回访。
霞浦法院“海岸线生态巡回法庭”开庭现场。
30多年前,作为闽东地区为数众多的畲族村落之一,赤溪村是众人皆知的穷苦之地,群众过着“家家竹木屋、顿顿揭锅难”的艰辛生活。
如今,赤溪村变成了风景如画、瓜果飘香的生态旅游村,农民人均收入已过万元。赤溪村的华丽转身,见证着30年来闽东扶贫的精准发力。
如何在精准扶贫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福鼎市人民法院依托法庭、法官工作室、巡回审判点、无讼建设联络员“四位一体”构建便民服务网络,创新便民诉讼入村居、查明案情入村居、指导民调入村居、服务发展入村居的“四入村居”工作机制,让法官走村入户,查案情、解纠纷、听民意、助发展,将司法神经末梢延伸到最基层。
司法扶贫“赤溪模式”声名鹊起。宁德中院决定在全市法院全面推广“四入村居”做法。
正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扶贫开发贵在精准。
宁德中院率先理清思路,要求基层法院发挥前沿阵地的优势,列出司法扶贫工作中的“问题清单”。通过调研和问卷调查,很快,几类顽疾被列上了清单:扶贫开发项目落地“拦路虎”多、求助司法“远水难解近渴”、偏远山区群众维权成本高……
宁德两级法院积极行动起来,通过重大项目提前介入服务,宣传征地拆迁法规、解析安置补偿费标准,为群众解惑释疑,为项目落地扫清障碍;在全市83个省、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全部设立巡回办案点或法官联络点,积极构建电话预约、网上收件、送法上门、就地审判等司法服务网。
同时,四年来,宁德两级法院共选派16名党员干警到基层村居挂职任第一书记,选派38名干警到贫困村蹲点,为当地群众解忧解难。据统计,宁德两级法院迄今已挂钩帮扶81个村庄、625户困难户,争取和提供帮扶资金1023.9万元,帮助许多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
添色彩 生态司法守护绿水青山
古田县法院法官到鹤塘镇文车岭村宣判。
如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美丽愿景正悄然走近宁德。作为服务保障生态环境的主力军之一,宁德两级法院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动理念创新、实践创新、机制创新,服务保障生态环境高颜值,倾力打造“清新宁德”。
这种创新,发端于柘荣县人民法院,“领跑”全省。随着2007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落户当地,柘荣法院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合议庭,首推“补种复绿”审判模式,开启了生态环境“恢复性”司法实践。
2009年6月,柘荣法院成立了全国首个生态环境审判庭,率先对涉及生态环境案件实行“三审合一”。2010年3月,央视全国两会特别节目播出了该院创新生态环境“恢复性”司法实践。此后,宁德法院纷纷“移植”柘荣经验,目前,宁德两级法院均成立了生态环境审判庭。2010年以来,我市涉林类案件在“恢复性”司法实践中判结376件,补种复绿面积30246亩,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改革无止境。宁德两级法院同频共振、先行先试,探索司法护航生态环境的清晰路径:
古田、屏南等5个山区法院因地制宜,成立了生态车载巡回法庭,开进山村,驶入集市,有案解纷,无案普法。
2018年10月以来,中院集中制定深入推进生态司法保护实施意见、服务保障海上养殖综合治理整治工作意见,和蕉城、福安、福鼎、霞浦法院同步成立综合治理整治司法行政多元调处中心,强化海上巡回审判,完善公益诉讼、生态修复、损害赔偿等制度。
同时,宁德两级法院还逐步加大与环保、水利、国土、林业等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机关的沟通协调力度,探索建立健全生态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针对生态资源管理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司法建议,帮助有关部门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凝聚保障生态安全和绿色发展的强大合力。
正风气 全面从严提升司法公信信
2018年12月4日,国家宪法日中院组织法官宣誓。
“只有让法官有了公正之心,才会有公正之举,法院才有司法公信力。”董明亮在2018年4月份举行的市中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说道。
好作风才能办出好案件,已成为宁德两级法院全体干警的共识。近年来,宁德两级法院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确保法院工作政治方向正确;全面推行“1263”机关党建工作机制,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建工作专项整治及党组专题评议党支部书记党建述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党支部延伸;毫不放松抓好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建设,积极开展司法作风大督察、集中警示教育活动,坚持不懈抓“四风”,出台《关于规范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实施办法(试行)》《员额法官审判监督管理机制实施意见》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作风转变了,改不足就成为了彰显司法公信的重要保障。改不足,回应群众的关切,宁德中院为全市法院作了示范。
针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个别法院在审判执行、司法为民等方面存在的作风问题,在全市法院开展“如果我是当事人 希望法官怎么做”学习讨论活动,着力提升服务质量;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退费难、生效法律文书证明开具难等问题,统一在诉讼服务中心办理诉讼费退费与开具法律文书生效证明,让当事人“只跑一趟”;针对执行法官难找、执行案件难查等问题,在全市法院设立执行服务中心,将执行工作从幕后搬到台前;针对服务优化营商环境问题,开通服务企业热线,出台上汽宁德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服务保障意见,促进宁德的“金娃娃”“好项目”建设……
严管就是深爱,真严换来新气象。近5年来,全市法院先后有208个次集体和420人次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其中,宁德中院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连续四年获得市委、市政府绩效考评优秀等次,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并涌现出全国优秀法院福鼎法院和全国模范法官兰惠琴、福建最美法官余梓安等一批先进典型。
本版图片由宁德市中院提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