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第三产业在厦门的海洋经济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图为五缘湾蓬勃发展的海洋休闲业。(资料图/本报记者王火炎)
2015年11月7日,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在厦门希尔顿逸林酒店举行。图为参会嘉宾参观成果展。(资料图/姚凡)
越来越多海洋科技创业团队在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发展成长。 (本报记者黄晓珍摄)
海洽会上集中展示最新、最先进的海洋科技成果。 (厦门南方海洋中心秘书处供图)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林 雯通讯员 洪宝珍)这5年,厦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海洋经济发展也不断刷新纪录。
这5年,厦门改革创新步履铿锵。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书处(以下简称“南方中心秘书处”)充分发挥“蓝色经济助推器”的作用,以科技发展带动经济腾飞,坚持技术引领、创新服务举措,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强效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对接,高效促进海洋科技对外合作与交流,聚集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到2017年,厦门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2281.59亿元,增加值从2011年的284.3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00.16亿元,年递增13.3%,高于同期全市GDP增速,占全市GDP比重逐年上升,2017年达到14.5%。厦门海洋经济结构全面优化。
2019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厦门“海洋人”走在新征程的路上,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加速前行。
创新机制:推动技术研发
作为2018厦门国际海洋周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以下简称“海洽会”)在2018年实现了升级——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家涵盖海洋生物与医药、海洋高端装备、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高技术服务等专业领域的涉海企事业单位和团体在会上集中展示了最新、最先进的海洋科技成果,展会规模创下了历届之最。
作为海洽会承办方,在南方中心秘书处看来,办会的目的不仅在于展示,能否真正为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海洋创新型科技项目的投资与合作找到机会,才是衡量海洽会办得成不成功的重要指标——在海洽会上,16个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宣告落地生成,计划总投资约2.5亿元。
近年来,南方中心秘书处积极响应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我市海洋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围绕区域海洋产业发展需求,南方中心秘书处策划并实施了一批产业化重点项目,进行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和可转化应用技术研发,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模式,有效推动了项目实施。目前,南方中心积累的海洋经济项目共立项163项,完成验收113项,项目总投资49.71亿元,截至2018年已完成投资40.36亿元,完成总投资比81.19%。
南方中心秘书处顺应时代潮流,加速提升厦门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跑出海洋科技创新加速度。为支持海洋科技人才和海洋科技企业创业创新,由南方中心秘书处牵头打造的厦门首个海洋众创空间不仅免费为入驻创业团队提供配套服务,还通过建立人才、技术、财政、投融资等扶持政策与机制,为海洋产业创新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移等海洋科技中介服务,目前已有26个项目成功入驻,其中孵化企业12家,服务众创空间团队14个,累计产值1600万元。向着更高、更远、更强的目标迈进,集科技创新、中试试验、产业孵化、创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基地已经展开规划建设。可以预见的是,不远的将来,这个坐落于厦门对台渔业基地内的国家级海洋产业专业孵化器将成为厦门建设海洋强市的重要助推器。南方中心秘书处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为了进一步优化厦门海洋优势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去年南方中心秘书处还牵头组建了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创新联盟,目前加入联盟的成员单位有105家,涵盖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洋船舶与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渔业、滨海高端旅游、智慧海洋等海洋新兴产业领域,联盟将在提升科技研发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下功夫,从而推动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南方中心秘书处还将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借助PNLG秘书处、厦门国际海洋周等平台,以及南方中心部分成员单位的厦门国际海洋合作资源,如福建海洋研究所国际培训中心、海洋三所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厦门大学东盟海洋学院等,进一步增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尤其是充分发挥厦门海洽会的作用,推动厦门海洋渔业企业同“海丝”沿线国家产业对接,力争实现产业合作。同时完成中国—东盟海洋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全方位、多方式做好项目的服务工作。
创新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海洋产业快速增长,同样也要给非公有制企业留够成长空间,鼓励行业百花齐放。南方中心秘书处强化服务理念,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困,为厦门海洋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融资难是中小微企业在初创阶段面临的最大障碍。厦门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多渠道引入资金加强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支持,为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保驾护航。福建省和厦门市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厦门海洋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南方中心秘书处作为引导基金的名义出资代表,通过参股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创业人投资基金,重点培育和扶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成长性海洋中小企业。2018年,海洋创投引导基金获得新突破,引导基金完成对子基金——建达海洋(厦门)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首期出资,出资金额150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出资1655万元。同时子基金完成对具体项目的首笔投资,投资金额1500万元。不仅如此,2016年,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厦门市财政局会同建设银行厦门分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发起的“海洋助保贷”正式签约,由市财政提供10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金,银行承诺提供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的贷款额度,从而降低企业贷款成本,缓解企业融资难。截至2018年底,“海洋助保贷”已向有需求的涉海企业提供贷款3970万元。南方中心秘书处还在进一步优化“海洋助保贷”方案,计划在风险补偿限额、风险分担模式、合作机构、审批流程等方面进行创新升级,进一步提升“海洋助保贷”的扶持力度。
企业想进行创新性研发,却苦于科研设备不足,而公共服务平台正好能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南方中心秘书处创新性地统一整合厦门一批海洋公共服务平台,出台共享机制,实现了平台的高效共享,有效解决了企业科研设备不足以及高校、研究机构重复建设的问题。经过不断扩充,“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站截至2018年底共纳入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21家,共享仪器设备508台(套),提供科技服务188项。2018年前三季度,对外开放共享服务18537次,应收共享费用金额1601.5万元,成功服务174家涉海单位,既有效盘活了高校院所闲置的仪器资源,又弥补了企业研发设备及研发力量的不足,为海洋技术创新贡献了新力量。
展望
加快南方中心基地建设
海洋创新,东风正劲。南方中心秘书处相关负责人昨日透露,今年南方中心秘书处将继续扮演好蓝色经济推进器的角色,进一步加强海洋经济项目的监管及策划生成,开展18个项目的中期考核,做好“十三五”国家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市项目后续工作,力争获得后续国家资金补助;加快2019年度厦门市海洋与渔业项目策划生成工作,尤其是要围绕海洋战略新兴产业,鼓励涉海企业申报产业化项目,鼓励涉海军工企业技术转化民用市场。与此同时,南方中心秘书处也在积极思考,要如何进一步提升海洋创业创新服务能力,目前已经确定的目标是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将争取在2019年底前新增8个孵化项目。同时进一步做好项目储备,通过与科研院校联合举办大学生创业比赛等形式,选拔优秀的创业项目入驻基地。在举办政策解读等常规辅导服务的同时,更多地举办“小而精”的专项对接会、交流会,为入驻项目“量身打造”创业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南方中心基地建设,推动海洋产业孵化区,中试实验室,众创空间及公共实验室,包括投融资、市场推广等其他公共服务在内的功能区开放运营。在“海洋助保贷”方面,通过简化助保贷申请程序、降低申报门槛等方式,吸引更多涉海企业参与,进一步提高政策覆盖率,让更多涉海中小企业能够积极申请,争取2019年新增“海洋助保贷”1000万元。
亮点
项目
海洋来源新药
研发创佳绩
厦门大学牵头建设的南方海洋创新药物研发平台联合艾凯奇生物科技公司、特莱科生物医药公司等创新型企业,开发海洋来源YXY-211抗三阴性乳腺癌靶点新药、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新药、海洋来源抗肥胖药物、Nur77小肽纳米制剂广谱抗肿瘤药物、源于DHA抗结肠癌靶点新药K-80003等一系列创新药物,其中K-80003已获得美国FDA临床试验许可批件。
海洋工具酶
多项产品量产上市
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项目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10项产品获得CFDA 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10项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获批颁发,2项工具酶国家标准获准颁发,建设完成工具酶应用研发中心及产业化产品质控平台,Taq 01酶、Taq 05酶、B8酶3条生产线已投入使用,产品均已实现量产和上市销售,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药品级DHA藻油
生产工艺达国际标准
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承担的项目采用微胶囊技术和过瘤胃技术创新解决富含DHA的海洋裂壶藻过奶牛瘤胃问题,牛奶乳脂含量稳定,提高原生牛奶中DHA含量,目前已获伊利、蒙牛和圣牧高科的年度订单;开发出符合国际标准的药品级DHA藻油生产工艺;项目产品DHA藻油申报美国FDA的GRAS认证得到受理。
数据
厦门海洋经济成绩亮眼
(数据截至2018年3月)
建成改造涉海生产线49条
新增研发投入11.39亿元
新建企业研发中心4个
新增平台15个
形成标志性成果54项
实现成果转化47项
新增新产品47种
新增品牌9个
制定了标准32项
发表论文、专著383篇
申请及授权专利276项
增加就业人数2654人
实现新增产值155.21亿元
新增税收7128.48万元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