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2月2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莫思予 实习生 陈渊 通讯员 彭辉)商贸产业蓬勃发展,康养产业表现突出,鼓楼区服务业综改取得新成效。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十二五”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区域评估情况的报告》,鼓楼区作为全国十大“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区域之一,在本次评估中进入第一方阵,位列第四。
鼓楼区自2016年获批“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区域以来,全力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新兴业态发展、产业载体升级、服务环境优化,走出了一条省会核心城区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凸显特色 打造服务业示范典型
一直以来,鼓楼区都按照凸显特色的思路,打造新时代楼宇经济升级版、创建特色小镇、建设区域文化传播中心和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树起服务业示范典型。
面对“三个如何”的时代命题,鼓楼区在服务业综改中不断提升健康养老服务水平,在“家门口”健康养老成为老人们的福音。鼓楼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街镇全覆盖、健康养老设施100%社会化运营,建成10个五星级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植入“互联网+”形成“15分钟健康养老服务圈”。鼓楼区探索形成的“三重三化三精”健康养老服务工作模式,获评全国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
在楼宇鳞次栉比的鼓楼,楼宇经济是经济的主要支撑。近年来,鼓楼区制定实施了福建省地方标准《楼宇经济公共服务规范》,填补了国内楼宇经济公共服务标准的空白。2018年,鼓楼分类启动楼宇经济提升工作,建立了“区-街-楼-企”四级垂直管理体系和“一楼八员”服务体系。目前,鼓楼税收超千万元楼宇118座、亿元楼宇25座。
作为闽都文化的核心区,鼓楼区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持续推动芍园壹号、福大怡山文创园、唯美客文创聚落、软件园动漫二期等文创产业做大做强。目前,鼓楼区文化产业主营收入居全市首位。此外,鼓楼区还加快省级鼓楼金牛“互联网+”小镇规划建设,推进以“互联网+现代服务业”业态为特征的新商业新零售街区建设。
多方探索 打破服务业发展瓶颈
部分行业统计困难、群众消费需求多元化、新型产业园区刚起步、金融产业发展缓慢……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瓶颈性问题,如何突破?鼓楼区有一套。
为满足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昔日传统商贸强区的鼓楼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动能,引进了“超级物种”“盒马鲜生”等新零售新业态企业,引导商贸企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实体零售创新转型。
鼓楼区大力探索民营园区运营管理新模式的动作备受业内关注,金牛山互联网产业园就是焦点之一。通过政府牵头,提供租赁担保、招商审核等服务,园区引入第三方银行“租赁贷”产品。按照团租模式与项目业主签订中长期租赁合同,入驻园区企业租金大大低于市场价,形成政府引导产业发展、企业降低租金成本、项目业主迅速回笼资金等多方共赢的良性格局。
另一个产业聚集的园区——福州软件园正重点打造现代新型金融服务的金融“微中心”:软件园数字产业基金大厦。鼓楼区实施“资本+产业”战略,依托基金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加速上市平台、基金加速平台、资本对接平台和人才对接平台等五大平台,优化数字产业发展的创新氛围、投融资环境和政策环境,吸引优秀产业公司和人才入驻。目前入驻基金50家,投资规模239亿元,形成了金融产业新的增长极。
针对辖区统计制度外的行业难纳统问题,鼓楼区采用“政府主导、专业统计机构执行”的方式,打破单一部门数据采集模式,积极推进服务业统计省级试点区建设,进一步摸清服务业“家底”。
创新突围 推动服务业向高端迈进
先行先试、创新突破是发展的关键。鼓楼区将创新作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紧抓综改示范典型机遇,打造高端专业机构集聚区、区域高端消费中心和区域技术创新中心。
随着大东街口商圈提升改造完成,焕发新生的传统商圈上演“王者归来”。鼓楼区在东街口建成全市首个立体智慧商圈,引入智能交通引导、移动支付、商圈APP、微信公众号和大数据分析等应用。“东街口嘉年华”、“欢乐闹元宵”、“达明美食街”开街、第一届天下码商大会等系列活动演绎一城繁华。培育新华都自由人、东百中心“当当阅界”主题书店等“零售+健身”“零售+阅读”等新体验业态的同时,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扩大“三坊七巷、都市温泉”两张名片效应,使旅游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借助辖区知识密集、人才集聚资源优势,鼓楼区鼓励发展会计、管理咨询等重点行业,引进了经纬行动东南区域总部等商务服务业龙头企业。鼓楼区还创新出台区级总部企业优惠政策,吸引华为云创新服务中心等国内外优质企业纷至沓来,全区拥有市级总部企业26家,数量位居全市首位。
福州软件园、高新区洪山园等园区的联动发展,带来创新人才、高成长企业、创投资本等为一体的“海西硅谷”“高精尖智”产业发展高地崛起。鼓楼大力引进新型研发机构,促进企业向创新高新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双创支撑平台,成立首家省级众创空间协会,荣获“福州市创业创新示范中心”称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