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村延伸出的沥青路在大山中蜿蜒盘旋 王兴生 摄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报道:山高、路险、地少、民贫,这些曾经是宁德市周宁县紫竹村的伤痛。这座深藏山坳的小乡村曾是远近知名的“贫困村”,如今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下,这座小山村成功“脱帽”,走上致富之路 。
紫竹村位于宁德市周宁县东南部山坳中,海拔约610米。多少年以来,一条延伸到乡里的泥土路,是村民与外界联通的唯一出路。
“地无三尺平,车不能行,马无法走,小得还不到‘一鸡笼’人。”两三年前,邻村人都这样打趣紫竹村人。闭塞的交通,阻隔了紫竹村人脱贫的脚步。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拥有一条硬化道路是紫竹村村民多年来的梦想。但修路费用上千万元,对于穷困的紫竹村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了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2017年,在厦门兴办企业的紫竹村村民陈木成找到村两委,提出由他出资、村民出力,共同打造乡村特色产业的建议。
在陈木成与紫竹村两委的动员下,这一建议得到全村人的支持。有人捐出修路的土地,有人义务修路,一年后,一条宽8.5米,长3.1公里,总投资1600多万元的沥青路在大家的努力下连接到宽敞的乡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也打通了脱贫的“最后一公里”。
“建设四好农村路,才能编织乡村振兴梦,而乡村的发展建设,也离不开乡贤的助力。”周宁县副县长许春林表示,陈木成的回归让紫竹村人民的幸福指数提高了,也真诚邀请更多的乡贤回来帮助建设美丽乡村,大家有什么需求周宁县都会尽量满足。
拥有市场通路的陈木成,因势利导,利用紫竹村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气候条件,还引入了“生态猪”产业、草珊瑚等林下珍贵中草药种植和加工项目。
如今的紫竹村已旧貌换新颜 王兴生 摄
产业的不断叠加,让村民不出村也有了收入来源。几年间,村里原有的26位精准扶贫户,年均收入由3000多元增至上万元,紫竹村全村成功实现脱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望着紫竹村的秀丽风景,当地村民萌生了修建二期公路的想法。
“马坑乡著名旅游景点方广寺与紫竹村隔山相望,把路修通了,紫竹村还可以借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村民在陈木成的支持下,计划再筹措一部分钱,在未来几年里打造一处集生态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旅游康养度假区,尽快实现发家致富之梦。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才能富一方百姓,为了子孙后代,我也会尽我所能,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陈木成说。(文 王兴生)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