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立足新时代新起点加快建设海洋强市——“海上福州”崛起正当时
俯瞰滨海新城。记者邹家骅 摄
福州日报记者 吴金垵 林洪相 颜澜萍 黄凌 通讯员 王磊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的审议。“总书记非常关心我们远洋渔业发展的情况。”想起当时的情景,全国人大代表、福州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兰平勇依然感到激动和兴奋。
上世纪90年代,我市提出“海上福州”战略。乘着这个东风,兰平勇成立了宏东渔业。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兰平勇又抓住这个大机遇,在西非毛里塔尼亚投资建设了大型海外远洋渔业基地。
“我是‘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实际受益者。”会上,兰平勇作为8位发言代表之一,向总书记汇报了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公司发展壮大的历程。
受益的,不仅仅是兰平勇和他的宏东渔业。福州伴海而生、向海而兴、拓海而荣,在“海上福州”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福州在海洋开发、海洋产业、滨海建设等方面均取得历史性成就,“海上福州”正在崛起,海洋强市梦圆有时!
海洋强市
福州人民共同梦想
海洋是福州发展的一大优势。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市,拥有辽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域面积10573平方公里,与陆域相当,海区分布有罗源湾、敖江口、闽江口、福清湾、兴化湾等河口和港湾,岛屿众多,海岸线曲折而漫长。福州港是国内少有的深水良港,并拥有广阔的港口腹地。
早在5000年前,福州先民就开始利用海洋,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和厚重的海洋文化积淀,塑造了福州城市鲜明的海洋特色和优秀的海洋精神。400万榕籍海外乡亲,遍布世界上160个国家和地区,在金融、贸易、制造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都有充足的资源、实力和广泛的网络,是我市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天然桥梁。福州是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拥有80万在台乡亲,榕台两地在加强海洋合作、共同走向“一带一路”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条件。
1994年出台的《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把福州发展“沿江向海”摆在突出位置,指出“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在于江海”,至今看来,仍掷地有声。
《意见》认为,海洋开发与第三产业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一起,是“发展经济的大动作”,也是“建立福州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内容”,对建设“海上福州”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措施和办法,要求全面振兴我市海洋经济,为福州更快更好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奠定坚实基础。
“海洋强市是福州人民的共同梦想。”“海上福州”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海洋与渔业局调研员陈钰说,20多年来,我市一以贯之地推进“海上福州”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心已打破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历史格局,向广阔浩瀚的滨江滨海地区战略转移,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强烈共识。
接力圆梦
海洋产业全面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我市全面实施“海上福州”战略后,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远洋捕捞、水产养殖、海上运输、基础设施、临港工业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
2010年,我市圆满完成当年《意见》确定的“实现一个目标、组建两支船队、建设三个工程、拓展四个基地”的战略任务。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继续领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向海进军,不断深化“海上福州”建设,积极融入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国战略,引领有福之州朝着海洋强市的梦想,奋力扬帆远航。
远洋渔业是建设“海洋强国”、实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继1985年中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从福州马尾出发前往西非海域后,1994年连江县民营远洋船队也“冲出国门”,发展远洋渔业。至今,我市远洋船队不断发展壮大,已形成捕捞、运输、加工、销售等远洋渔业发展体系。2018年,全市拥有远洋渔业企业13家,渔船432艘,作业海域广泛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印度、毛里塔尼亚、几内亚比绍、苏里南等国家专属经济区,远洋渔业产量25.56万吨、产值21.76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2011年以来,宏东渔业在毛里塔尼亚努瓦迪布市已投资2.3亿美元,建起一个占地9万平方米,包含码头、冷库、水产加工厂、海水淡化厂、物流广场等配套设施的现代化渔业基地。到如今,该基地年产值约7000万美元,共捕捞及加工80多种海产品,产品通过欧盟认证,常年出口非洲各国及欧盟、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地。不到10万人的努瓦迪布,有近2000人在宏东公司就业。
不仅毛里塔尼亚,我市在印尼、缅甸等国家和地区也建有远洋渔业基地,在印尼、马来西亚、缅甸等地还建有7个水产养殖基地,实际投产面积2万亩,产值约10亿元。
“近年来,我市远洋渔业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不断壮大,成为对接国家战略建设‘海上福州’的排头兵。”市海洋与渔业局调研员魏建生说。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