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我市再添一块国字号金字招牌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市民乐学扎花灯。记者 黄立新 摄
福州又增一块国字号金字招牌。1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上海举行,总结了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并进行命名颁牌,福州喜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牌匾。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旨在推动各地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示范带动全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5年8月,我市入选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名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3年多来,我市积极对照创建标准,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群众文化获得感节节攀升,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了“福州样本”。
我市大力实施文化设施提升工程、文化惠民服务工程、文化扶贫共享工程,建成一批大中型文化设施,福州市图书馆新馆、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等70个市、县大中型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开放,完成17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31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达标提升任务,并加速推进“互联网+文化”建设,建成启用“福州数字文化地图”服务平台,“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遍布城区,全市公共文化场所实现WiFi全覆盖。
我市持续开展的“文化惠民·六进”活动,3年来受惠群众达120多万人次,“农村电影放映”年均近3万场,“戏曲进乡村”演出每年超过1万场次,行政村联网率从85.7%提高到90%以上。我市打造的“激情广场大家唱”“相约九日台”“艺术公益课堂”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成为人们日常精神生活的好伙伴,“新福州人歌手大赛”等活动,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我市还将创建工作与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让市民享有更高品质、更具乡土特色的公共文化产品。与福建广电网络合作开发“福州文化云”,群众在家里随时可享用省市专业艺术院团的优质文化产品;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历史古建筑的合理利用,将其打造成文化活动阵地,在三坊七巷建立了全国首个社区博物馆,还建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与西安市共同举办的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影响力日益扩大、美誉度日益提升。
我市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海峡两岸合唱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被国台办列入对台交流重点项目,“两马同春闹元宵”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市还不断加大闽剧、评话、伬唱等福州戏曲曲艺艺术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形成了“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良好格局。(记者 吴晖)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