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厦门    泉州    漳州    三明    龙岩    南平    莆田    宁德    平潭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农博会·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花博会_fororder_福建1
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福建

厦门奏响对台引才主旋律 打造台湾人才登陆第一家园

2019-03-27 14:14:57|来源:厦门网|编辑:尹小兵|责编:葛宁远

  原标题:厦门“三个率先”奏响对台引才主旋律 打造台湾人才登陆第一家园

【福建时间主推】【厦门】【移动版】【Chinanews带图】厦门奏响对台引才主旋律 打造台湾人才登陆第一家园

  我市努力打造台湾人才登陆第一家园。图为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见习对接会举行,现场人头攒动。(资料图:厦门日报记者郑晓东摄)

【福建时间主推】【厦门】【移动版】【Chinanews带图】厦门奏响对台引才主旋律 打造台湾人才登陆第一家园

  我市在第十届海峡论坛上举办两岸人才机构合作洽谈会。(市委组织部供图)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黄怀、通讯员张晓勇、杨鸿杏)在厦门创业工作的各类台湾人才约2.3万人,其中台籍高技能人才超过2000人,台湾特聘专家(专才)、台籍“双百计划”人才等高层次人才近千人……一连串的数字生动诠释着台湾人才逐梦大陆,“登鹭”发展的澎湃热潮。

  两岸交流,人才先行。厦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福建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出的“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对台区位优势,先行先试,以最大诚意、最强力度吸引台湾人才创新创业,以“三个率先”打造台湾人才登陆第一家园。

  全领域人才开放

  率先共享发展机遇

  近日,市委组织部和市高层次人才协会举办“白鹭英才产业行”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对接活动,组织会员参观红点设计博物馆,现场感受全球最新的创意设计概念与产品。作为全球第三家红点博物馆的掌门人,我市第一批台湾特聘专家石振弘为会员企业介绍了这座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出,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对此,石振弘深受鼓舞,作为一名来厦门工作多年的台湾人,他由衷地感到,厦门为台湾人才提供了优厚的生活条件,搭建起广阔的事业发展平台。

  来自高雄的林忠谕具有丰富的高科技产业从业经验,去年10月在厦门成立骅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不到两个月就拿到了七部侧叉AGV无人搬运车的订单,总价值400多万元。“大陆的好政策,为台湾人才西进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在台湾的同行纷纷打来电话咨询,表达到厦门创业或者工作的意愿。”他说。

  吸引台湾人才来厦创业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关键。我市将台湾人才作为全市人才政策体系的“重中之重”,所有创新人才政策均可覆盖,同时市、区还专门针对台湾人才出台多达11项优惠政策,实现对台湾高端领军人才、专业人才、创业青年、毕业生等全覆盖。相比全国同类城市出台政策,厦门对台湾人才扶持力度保持领先,形成明显的“磁吸效应”。

  陈慧昌是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厂长,也是台湾特聘专家。陈慧昌发挥“领头羊”作用,带领企业技术团队攻克技术和工艺难题,研发出全系列高质量的车用显示器产品,获得全球金赞奖最高荣誉,友达也成为全球面板产业首个通过SED2020认证的厂区。截至目前,我市累计评选台湾特聘专家、专才291人,去年引进8名台籍博士后,主要分布在“千亿产业链”领域。

  我市还为广大台湾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创业创新平台,创办了7个国家级、10家省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24个具有对台元素的创客中心、产业平台,累计吸引台湾创业团队近500个、超过3200人。为台湾人才提供孵化空间和全周期的创业辅导,让年轻人把技术和想法转化为产品,帮他们共圆创业梦。

  全方位机制改革 率先落实同等待遇

  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台湾专业技术人才来厦就业创业,但台湾与大陆职业资格体系不一样,职称成为他们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市率先将台湾技术士证书直接匹配对应大陆职业资格证书享受同等待遇;在台湾技能人才中开展职称评审认定工作,目前已有153人通过评审,首批25名在厦台湾医师获职称认定。这些创新举措的实施,让台湾人才感到工作获得认可,享受厦门市民待遇。

  去年11月,长庚医院协助25名台籍医师递交了职称评审申请材料。“这项政策对我们引进更多更好的台湾专家,为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有很大好处!”厦门长庚医院负责人表示,根据现有医保政策,患者到厦门长庚医院找台籍医师看病,如果该医师没有取得大陆职称,患者诊疗费用无法享受医保。过去长庚医院的台籍医师都只能到福州通过考试、评审的方式取得大陆职称,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如今只需要提交相关资料,就可以直接匹配认定,对台籍医师、患者、医院都有利。

  此外,我市降低准入门槛,允许台湾人才独资设立高端养老机构、个体诊所、律师事务所代表机构等,目前自贸区注册台资项目1223个,注册资本223.5亿元。创新柔性用才,开通台湾创意人才众包平台、台湾大学生实习实训服务平台、两岸产业人才及项目对接平台,接下来我市计划吸引300名台湾设计师进驻创意人才众包平台。

  两岸一家亲,一项项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举措,让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享受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

  全流程服务保障 率先实现融合发展

  加强两岸人才合作,首先要架起两岸沟通的桥梁,让人才信息畅通,人员往来畅通。我市设立全国首个“台湾人才服务部”、台胞驿站,开通968820台胞服务热线、“517找工作”云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台胞服务矩阵。

  为台湾人才量身打造的台湾专业人才厦门对接会已举办13年,对接会合计提供超过1万个就业岗位,吸引约4000名台湾人才跨海参加,真正让厦门成为台湾人才登陆首选城市。

  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往往会出现一些轻微的“水土不服”现象,比如,对大陆的法律法规不熟悉,对许多规范制度不适应;甚至连企业落地,手续办理等都不了解。云创智谷是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目前注册在园区的两岸小微企业已达600家。云创智谷专门设立了台湾青年创业孵化器——青创时代,帮助台青解决创业“痛点”,为台湾初创企业提供可拎包入驻的办公场地,以及代办工商、税务等各种证照服务。“我们希望为台湾青年创客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让每一个创意的种子找到转化为产品的土壤!”云创智谷总经办主任梁德金说。

  为了更好地吸引、留住台湾人才,让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干成事业,我市第一时间贯彻国台办“31条惠及台胞措施”,并率先推出厦门“惠台60条”,在大陆率先实现31条同等待遇政策落地,为台湾人才提供“业、学、住、医、行”一揽子服务。

  在人才安居方面,厦门市还将台湾青年人才纳入市级公共租赁房保障范围。同时,在厦居住满一年的台湾人才即可购买商品房。教育配套方面,台湾人才子女享受本市市民同等待遇,享受免费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与厦门本市学生同等收费,部分符合条件的还可择校,并享受专设的台生奖学金、助学金。

  我市台湾特聘专家、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中英是早期来厦的光电产业高层次人才,妻女也随他一起跨海而居,“我们最急迫想解决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厦门市根据特聘专家政策给予了便利,让双胞胎女儿顺利入读家附近的小学,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张中英说,厦门的对台人才政策接地气、有诚意,给台湾人才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图片默认标题
【HI老外主推】【龙岩州】【移动版】【Chinanews带图】非洲法语国家学员来龙岩学习中式烹饪技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