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厦门    泉州    漳州    三明    龙岩    南平    莆田    宁德    平潭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农博会·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花博会_fororder_福建1
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福建

新农民新农技新农机 宁德武曲“三新”为农业赋能

2019-03-28 10:50:55|来源:东南网|编辑:尹小兵|责编:葛宁远

  原标题:新农民 新农技 新农机 寿宁武曲:“三新”为农业赋能

  东南网3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晓燕 通讯员 龚键荣 吴苏梅)目前,春耕生产全面展开。记者在寿宁县武曲镇采访时了解到,随着越来越多职业化、年轻化的农民回归农村,新思维、新技术、新机具被更多地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推动农业加快提质增效步伐。

  武曲镇地处寿宁县东南部。境内峰峦重叠,赛江支流西溪纵穿镇域,平均海拔150米,年平均气温20℃,全年无霜期达250天,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使该镇一直是寿宁县乃至我省的产茶重镇。

  2008年以来,该镇率先在镇区全面推广“猪—沼—茶(果)”生态模式,并大力推广有机肥。同时,成立全省第一家农民大学,以集体授课等方式将现代生态农业种植技术、新农机使用技术传授给农民。在农技人员的努力下,当地农业加速转型升级。除种茶外,当地群众还积极引种效益高的新品种果树,并用新技术理念建成该县首个花园式果园。

  新农民返乡来

  市场上常见的脐橙、蜜橘、芦柑等柑橘类水果,每斤售价一般为3至5元,可是武曲镇出产的柑橘新品种“红美人”却能卖出每斤20元的高价,这是何故?

  “当下的消费市场,不缺顾客,缺的是好产品。武曲镇的气候、土壤条件很适合柑橘类水果生长,出产的柑橘果型美观、甘甜爽口,自然不愁销路。”寿宁县大洋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江友光一语道出其中缘由。

  江友光是武曲镇白岩村人,长期在外工作,拥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2016年,他回到老家发展农业,成为管理数百亩农田的新农民。

  与老一辈农民相比,新农民在技术、经营、管理、营销等方面更具创新思维,他们懂得瞄准市场。

  为了提高综合效益、降低投资风险,塘洋村返乡创业青年郑平发展特色种养业,种植脐橙、百香果、葡萄,养殖蜜蜂100多箱;南岸村返乡创业青年高长城2016年投身农业后,积极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班,从门外汉变成种橙能人……

  “目前,武曲已有100多位青年返乡成为新农民,他们成了武曲农业的新希望和领头羊,给全镇农业带去一股新风。”武曲镇党委书记卢莹说,武曲传统农业以茶为主,全镇拥有茶园面积2万亩。这些青年人返乡后,不仅针对市场需求进行营销,还注重农产品品类效益,选择优质、生态、特色的农作物种植。目前,在返乡青年的示范带动和镇农技站的推广下,全镇新引种红肉脐橙、橘柚、爱媛28号等高优柑橘及黄金百香果、晚熟葡萄等4000多亩,新增产值近7000万元。

  为了实现农业技术、销售、管理的信息共享,及时解答种植户的技术难题,镇农技站站长林芳还建立种植大户交流微信群,目前群里已有50余人。

  新农技“沉”下去

  白岩村岭尾自然村30亩梯田油菜花竞相绽放,煞是好看。盛花期过后,这些油菜花将压青还田,成为果园的天然绿肥。

  岭尾自然村“地无三尺平”,返乡创业农户林哲理因地制宜种起了橘柚。在武曲镇农技站的悉心指导下,林哲理有条不紊地进行橘柚种植,但他唯独对一件事感到不解,农业技术指导员建议他在田里播种紫云英、油菜花。

  杂草长多了,不是会争水肥吗?农技员解释道:“果园生草是一种经济环保的耕作方式,冬天播撒草种,春来压青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结构。”

  近年来,为了解决基层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武曲镇农技站农业技术指导员扎根农业生产一线,持续开展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深得当地农民的信任。该镇连续4年获得农技推广工作年度“千分制考评”个人和单位总分全县第一。

  大韩村后章自然村的吴菊弟早年因经营茶厂欠下30多万元债务,后种起脐橙。但因不懂技术,只能“靠天吃饭”,所种的脐橙销路不好。在农技员的指导下,他掌握了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有机果园标准化管理方法,打造出花园式果园。

  “以前不懂技术,果子一斤才卖几毛钱。现在,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种植脐橙,肥料以鸭粪和鸡粪加上花生麸发酵后挖沟深埋,这样土壤不板结,还有蚯蚓帮助松土;果园里每隔一段便安上太阳能杀虫灯减少病虫害,这样结出的橙子味道甜中带酸,口感自然。每年采摘季,吸引许多自驾游游客前来观光采摘,一年下来可创收20多万元,远近的农户都来我这里参观学习呢。如今,我不但还清欠账,还盖起了小别墅。”吴菊弟高兴地说。

  武曲镇农技站依托农民大学与田间学校传授新农技。此外,吸纳种植大户、乡土人才成为田间学校技术小组成员,让种植户互相传播新技术、新理念,让新农技真正“沉”下去。

  新机具促增效

  进入春茶采摘季以来,武曲镇龙虎山茶场一派繁忙景象。作为一家拥有60年历史的国营茶场,这里的农业技术应用显得很新潮。

  前不久,别开生面的无人机病虫害防治作业在龙虎山茶场进行现场演示。当无人机升空作业时,现场观摩的茶农发出阵阵惊叹。新型植保无人机可装载10升药水,一次实现5亩茶园的喷洒作业,单日作业量是人工的20倍。无人机采用细雾滴的喷洒方式,覆盖面广,喷洒均匀,减少了用药量。

  为了降本增效、节省劳力,龙虎山茶场还在施肥、采摘环节尝试机械化应用。

  刚投用不久的水肥一体化设施,可为龙虎山茶场的262亩茶园、25亩果园进行科学精准施肥,减少山地农业作业成本20%以上,提高综合效益10%以上。龙虎山茶场党支部书记吴其瑞告诉记者:“人工施肥的效率低下且强度高,如今只需一键操作就可为广袤的茶园施用有机肥。”

  茶叶采摘也颇耗人力,龙虎山茶场在夏茶采摘季时使用体积小、重量轻的电动采茶机采摘,不仅提高了采茶效率,也减少了茶农在户外高温环境的作业时间。

  近年来,武曲镇还推广应用了烘干机、山地果园轨道搬运机、单灯太阳能智能电网式灭虫器等适合山区特点的新型农机具,不仅减轻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还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为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图片默认标题
【HI老外主推】【龙岩州】【移动版】【Chinanews带图】非洲法语国家学员来龙岩学习中式烹饪技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