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 泉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泉州版”营商环境新高地
作为经济总量连续20年居全省首位、转型升级步入“后半场”的泉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作答时代命题、聚力赶超攻坚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围绕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主线,泉州紧扣深化“放管服”改革主题,大力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并以此激发市场活力、增强新的发展动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数据显示,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推动下,泉州市场主体发展势头迅猛,去年总量突破80万户大关,规模稳居全省首位。
□记者 林书修
抓重点,凝聚合力 优质营商环境支撑项目迅速落地
放眼泉州大地,各地各显神通,项目审批进入快车道。泉港在全省率先打造重点项目综合性24小时自助服务平台,实现项目服务“就近办”、“快捷办”、“异地办”;安溪强化政策举措精准性,开设后备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加快推进一批重点企业上市步伐;德化42个项目实行并联审批,审批时限由2625个工作日缩短为260个工作日……
一个个重大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一条条优势产业链的不断形成、突破,是泉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政密集出台、新规持续发力的结果。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
去年,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市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推进小组应运而生,先后协调推进企业开办时间、电力施工、审批服务便民化、审批服务台账管理、工程项目审批改革等重点事项,有力突破一些重点难点问题。
——政策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指明方向。
去年年底,我市出台《关于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从“点”上聚焦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互联网+政务等“三大服务”;从“线”上构建产权保护、执法监管、社会信用等“三大体系”;从“面”上提升金融创新、引才留才、开放便利等“三大能力”,同时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形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推进路径。
——以项目化管理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将各级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转化为具体项目,形成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销号管理,采取“下清单——对账单”的方式,督促各项政策措施落细落实。
此外,去年我市还开展了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全市征集筛选150个案例,评选出34个优秀案例,并向省上推荐19个优秀案例。在全省“推进机制活、建设新福建”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评选中,泉州市、县两级11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秀案例分别获得全省一、二、三等奖。
破难点,务求实效 着力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去年国庆期间,新的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搬迁至东海,宽敞明亮的环境、多媒体智能引导、便捷的预约和办事流程,得到众多市民好评。而这,只是我市务实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紧紧抓住“痛点”、“堵点”问题,我市着力在便利、高效、减负上下功夫,努力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行政服务中心搬迁为契机,坚持便民事项“应进必进”、服务配套“能进则进”的原则,推动82个单位、2021项事项进驻中心,整合设置“市场准入、投资建设、社会民生、便民服务、中介服务”等五个主题式办事体验厅,基本实现“进一个门,办百样事”。
大力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实现从“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目前,全市实现网上申报事项1702项,占比达到93.6%;“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项1752项,占比达到86.69%。
我市大幅度简化审批手续、压缩审批时限,推动审批服务提速、提标、提质。在推行“减证便民”方面,深入推进电子证照的共享应用,不再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相关纸质证照(或批文)。“清理规范审批服务事项申报材料”工作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地方典型经验通报表扬。
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完成证照类型登记7740种,共生成187.7万份电子证照;在开办企业方面,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的审批总时限压缩在5个工作日内;简化不动产登记手续方面,在全省率先建设不动产交易数据共享平台,推行二手房交易登记“一号一窗一网”改革,改五次排队、五窗“串联式”收件为“一号一窗一网”。改革后,平均办件时间由原来需耗时160多分钟缩短至40分钟左右。
创亮点,凸显特色 打造泉州标准泉州速度泉州品牌
去年,我市出台扶持民企32条具体措施及一系列配套措施。政策出台前,每一条具体措施,政府以“听证”的方式直接问计企业家。近年来,我市分层次举办龙头企业家、青年企业家、留学人员座谈会。各群体从不同视角,给党委政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多条意见被吸纳到决策中。
政企互动是泉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我们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目的之一,就是在‘亲清’前提下,让政企实现更好的互动。”市营商办有关负责人说。
如何更好地进行互动?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大力创新“自选动作”。泉州实行“找标·对标·创标”行动,开展营商环境“大比拼”,着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的泉州标准、泉州速度、泉州品牌,向“泉州版”营商环境新高地迈进。
着力打造审批服务自由裁量权的“泉州标准”。我市在全国率先规范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构建“全事项、全过程、各环节”相互配套协调的标准体系。目前,市级审批事项授权至窗口及科室的事项占总数90%,审批环节原则上压缩为3个环节以内,审批时限原则上控制在法定时限的35%以内。去年,我市报送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编写规范”、“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审查细则编写规范”正式纳入我省地方标准立项。
着力打造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的“泉州速度”。针对群众高度关注的中心市区历史遗留安置房不动产权办证问题,我市研究出台相关意见,对4类“问题房产”提出针对性处理意见。截至目前,全市共办结历史遗留安置房项目首次登记12个,办结安置房转移(分户)登记6338套。
着力打造社会信用建设的“泉州品牌”。我市建成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一期),开通运行“信用泉州”门户网站,实现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目前平台已归集涉及法人企业22万多家,相关信用信息数据84万多条。
此外,我市还创新信用发展模式,引导成立全国首家信用公益基金会。在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机制上,去年,全市已发布四期名单,向社会公示“红榜”单位及企业186家、“黑榜”企业185家,推送近万条黑名单信息。
抓重点,凝聚合力;破难点,务求实效;创亮点,凸显特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展示泉州新形象,奋进新时代,泉州大地正形成缕缕新风,沁人心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