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联防联控,共护“福建蓝”
近年来,依靠领先全国的生态云平台,我省大气治理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应对,污染防控更有效。
“预计未来两日,泉州、莆田、福州等3个沿海城市可能出现臭氧轻度污染。”2018年7月27日下午,生态云平台预报发出预警,省生态环境厅、沿海三市子平台第一时间收到预警信息,一场联防联控战役随即展开。
“根据气象条件分析,受西南风影响,污染物从晋江华表山一路往东北方向传输,可能影响泉州、莆田等区域。”生态云平台整合气象、环境监测数据发出预警,各地迅速行动起来,沿着可能受污染的路径开展分析,精准识别重点管控的行业企业。
泉州以包装印刷及晋江、南安建陶行业为重点,莆田以制鞋行业等为重点,迅速开展本地污染管控。
莆田发现后炉附近污染排放较大、浓度较高。生态云平台立即通过“一企一档”查看这个范围内相关污染源企业档案,确定该区域重点监管企业,责令积极整改。
利用智慧生态云平台,各级部门和专家根据预警内容、实时监测数据发起视频会商,现场连线讨论研判,按照既定的“黑白灰”名单进行精细管控,下派省市县三级执法人员前往管控现场进行跟踪和落实,并将实时管控情况通过App传送至生态云平台。
通过积极管控,臭氧轻微污染成功消除。三市的空气质量保持“良”,实测值好于预报值。2018年,全省应用生态云平台开展大气区域联防联控,减少50%以上的轻微污染天数。今年一季度,九市一区优良天数比例为99.0%,高于全国平均值22.1个百分点。
流域精细管控,守护“一江水”
福建水系纵横交错。近年来,我省创新流域管理新模式,在生态云平台上实现全省水系一张图,将流域整治“触角”伸向“毛细血管”,水系治理向纵深、源头、治本全面推进。
厦门隘头潭位于西溪干流,是厦门市唯一一个流域国控断面,上游有西源溪、汀溪及一个饮用水源水库。2018年4月,通过生态云平台发现隘头潭断面水质不达标后,指挥人员立刻调出隘头潭周边河道上的监控,发现画面中水质略显浑浊,立即通过网格化和河长办两个平台下达指令,调度属地河道专管员和网格员展开巡查。
通过平台调度历史监测数据、水文数据等分析,指挥人员发现水质波动原因是总磷指标难以稳定达到Ⅲ类考核要求。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解析、土地利用等人工智能算法,结合点源在线监测数据,找到“元凶”总磷污染物65%来自生活面源污染,23%来自水产养殖,11%来自农业面源等。运用大数据融合分析,生成生活面源、水产养殖、农业面源等精准治理项目并实时动态跟踪,精准施策,到2018年8月,隘头潭断面总磷指标明显下降,此后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
一次简单的调度,背后是庞杂的系统、精密的聚合和诸多创新科技的综合运用。据了解,该水环境管理模块同时汇聚了环保、公安、水利、气象等9个部门的实时数据,打通了公安局的公共安全平台、河长办的河湖管理平台、水利局的防汛抗旱指挥平台等8个管理平台。
如今,生态云平台已实现对全省55个国控单元、148个省控单元进行精细化管控。结合遥感技术和AI智能分析,实施“一源一策一档”,确保市级和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实现“双百”。同时,结合无人机技术,对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进行排查整治。
2018年,通过生态云精细管控,全省水质明显提升,主要河流Ⅰ类~Ⅲ类水质比例从87.4%提升到95.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4.8个百分点。
一市(事)一会商,督查“零距离”
4月10日,省生态环境厅与龙岩市政府首次通过生态云平台就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进行远程“一市一会商”。通过云平台,省生态环境厅与龙岩市政府、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水利等部门,以及环境执法检查现场人员、企业人员、网格员等多方多点实现跨地域、跨领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云视频远程“一体化”连线互动,面对面交办问题。
列出问题清单,开展云端会商,既可以随时查阅各业务应用系统的静态资料,又可以实时调取环境执法检查现场动态情况,还可以进行点对点的“零距离”沟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更加精准。依托生态云平台开展一市(事)一会商,针对突出环境问题,一针见血地进行现场点评,直击问题要害,同时部署对策和措施,立下军令状,明确时间表,实现环境监管“一竿子插到底”,有力地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
用数据说话,用数字监管,用数字服务。一年来,生态云平台建设和应用成效显著,得到生态环境部高度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下一步,针对生态云平台应用中发现的新问题,我们将继续‘强平台’;根据新时代环境管理型的新形势,持续‘深应用’;紧密跟踪数字生态的前沿热点,持续‘促发展’,力争实现系统建设立体化、应用拓展智能化、亲清服务深度化、管理机制法治化、运维模式市场化、网络运行安全化,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水平。”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分论坛上,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福建日报 记者 潘园园 张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