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咬定青山不放松 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鼓楼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为前来办事的企业人员答疑解惑。记者 池远 摄
福州日报记者 蒋雅琛
实体经济是大国的根基,咬定实业不放松,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发展。
近年来,福州市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出台扶持民企发展36条措施,推行“一企一议”协调服务机制,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今年,在巩固提升2018年营商环境1.0改革的基础上,我市聚焦企业和群众最关切的环节,推出177条任务举措,深入实施营商环境2.0改革。
落实政策 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
技术改造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制定政策的靶向之一。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福建长源纺织有限公司主动谋转型,求突破。2017年,在福州市企业技改基金的支持下,长源纺织投资1.6亿元,建设多功能自动纺纱生产线技改项目。购置先进机器设备,改造8条纺纱生产线,在新项目的带动下,长源纺织去年产值较上年增长了12.5%。
“我市设立了规模27.2亿元的企业技改基金,专项用于投资我市先进产能扩产增效、智能化改造、服务型制造、工业强基工程、提升量品牌等领域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已投放4.4亿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相继制定出台《关于扶持企业技术改造的五条措施》等多项惠企政策,通过降低补助门槛,提高补助金额,重点鼓励智能化技改、推动技改项目完工投产等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仅去年一年,市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共补助技改项目79个,补助金额近1.3亿元,直接带动企业投资59亿元,杠杆率达 1∶46,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这,是我市一系列产业扶持培育政策产生的实效。强化政策落实,让企业发展的脚步更加轻盈,让产业发展的底盘更加稳健。去年,我市制定出台《福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着力降低经营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等七个方面,推出了36条政策举措。政策出台后,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多措并举,全力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主动服务 “一企一议”精准清障
“生产有什么难处?”“需要什么支持?”“进度如何?”今年以来,一场大走访在全市范围火热展开,这是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身体力行落实“一企一议”机制的一项举措。
每个月最后一周,仓山区都会举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通过召开协调会、现场办公等形式,搭建解决重点企业疑难问题的“绿色高速通道”;长乐区各部门细化、规范服务流程,由专门部门、专人负责将企业和项目的困难问题分类处理、定期协调;晋安区摸索建立了区发改局、商务局、经信局、行政服务中心与9个乡镇(街道)的多点联动机制;福清市出台《跟踪服务企业“双保”行动实施方案》,服务企业方面按照企业协调机制逐级提请协调,重大项目协调方面实行三级协调机制。
市行政服务中心在中心大厅一层设置了民营企业服务中心,民营企业可享受投资审批、企业开办、市场准入等全程无偿代办服务;市工信局将3000万元以上项目纳入县级挂点补充服务,园区指定专人跟踪服务,确保重点项目全覆盖;市商务局采取实地走访、现场办公等各种形式,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动态情况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一季度共走访企业129家次;市投促局在投资福州网站上增设“‘一企一议’直通车”栏目,以及发出《致企业家的一封信》,广泛征集投资意向和需协调解决问题。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4月,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投促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市工商联共协调涉及企业和重大项目问题134个,提交市分管领导协调推进的问题32个。各县(市)区、高新区主要领导协调的企业和项目问题1146个,其中已办结1035个,办结率90.3%。
深化改革 简政放权释放红利
企业开办是企业进入市场的第一道程序,其便利程度是影响营商环境的首要因素。
“备齐材料就来了,工作人员办理审核后,很快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太方便了。”在市行政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代办服务窗口,福建翻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经办人马娅对代办服务赞不绝口。截至目前,我市企业开办全流程时间已压缩到5个工作日,在晋安和罗源,时限压缩到3个工作日以内。
在福州,“加速度”的例子还有许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到90个工作日,纳税人跑大厅次数从月均2.9次减少到0.8次,在全省首创智慧司法云,实现“律师端”和“法官端”快速连接,成立了市破产管理人协会,聘请法官助理、减少司法鉴定工作时间和成本;一般不动产登记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跨境贸易方面通关成本降低830元;2018年累计降低运营成本14.93亿元……
一系列新纪录背后是一套“四则运算”的逻辑: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打造权力瘦身的“紧身衣”,做好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这套逻辑让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打造便利、公平的市场环境,更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