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别称榕城,盖因北宋年间福州太守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致“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目前,福州森林覆盖率57.2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93%,皆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榕城更绿、生态更美,得益于福州市委市政府传承接力,大力推进“绿化福州”工作,也得益于社会各界持续发力添绿,这当中就有一位老园林人的贡献,她就是福州市园林中心主任杨晓。
近日,杨晓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成为我省五位获此殊荣者之一,也是福州市唯一获奖者。
“走路工作法”,“走”出更多绿
杨晓是名副其实的“老园林”,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在园林系统工作,曾任福州市园林局(福州市园林中心前身)副总园艺师、总工程师、副局长,2014年任局长。
30多年的园林工作经历,让她养成一个习惯:走到哪儿,都随身带上一支笔、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园林绿化各种资料。就这样,她先后做了60余本笔记,收集各类设计图纸、图片上千份,积累各类资料十余箱。
近年来,随着福州强力推进拆违、治水,大力建设公园和步道,城区绿化水平不断提升。不过,在人行干道、边边角角,是不是还可以再种树、补绿?为此,杨晓带头创新推出独特的一线工作法——“走路工作法”:每周四晚上,召集市园林中心、相关城区园林建设者一起,选择城区一条路,边走边找寻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2017年5月开始,除了下雨或晚上有会议等安排,每周四晚上,“星期四-现场”微信群一声招呼,大家按时行走。“能在一线解决的,绝不在会议室里耽误时间。”这是杨晓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走路能锻炼身体,但我们这个走路可不是轻松的散步,是带着任务去的,目的是搜寻城区哪里还可以种树,还可以建园林‘盆景’。”
福州市园林中心绿化管理处工作人员林弓天多次参加走路活动。“只要发现有地方可以补种树,哪怕是种上一棵两棵,杨晓主任都会非常高兴。”他说,南江滨东大道原只有一排树,现补种一排,多出几百棵,今夏遮阴效果就能显现。“现在你们走在城区街头,看到保护架没拆的树,都是这一两年新种的。”
“走路工作法”,“走”出更多绿。这几年,福州鼓楼、仓山等四个城区补植29万棵树,其中有不少就来自“走路群”的发现。
“有条件的道路两边,何不建串珠公园”
理论与实践的积淀,让杨晓对福州园林了如指掌。她先后主持编写《福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福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福州市城市绿化施工操作规程》等园林规划及规程,还组织科研人员研究整理出福州市第一份现有园林绿化植物科、属、种的分类名录,填补了福州城市建设中实用操作的空白。
同时,让杨晓对如何抓园林工作有了更多思考。
“这几年,市委市政府推动建设了很多绿道、生态公园,得到群众普遍点赞。市领导还倡导我们不仅要种树、绿化,更要做园林。”她说,这带来理念的变革:过去一直说是在城市里建公园,现在则要在公园里建城市,变成“公园城市”,不仅达到绿满榕城,还要达到花满榕城、美满榕城。
最近几年,在水系综合治理过程中,福州配套建了很多水系串珠公园,美不胜收。受此启发,杨晓提出,有条件的道路两边,何不也建串珠公园,形成道路串珠公园?
福州五四路省立医院对面路段,有一定的空地,但原先只有几棵树。通过“走路”调研,她发现这里完全可以建一个小型园林广场,后来陆续种了大树、配置了休憩椅子等设施。“这里是繁华路段,人流量比较大。建了个小广场之后,市民走到这里,累了可以坐在绿荫下的椅子上休息,大家反响很不错。”
像这样的道路串珠公园,还有省商务厅附近、二环路与铜盘路交叉口的园林广场,福飞路与二环路交叉口的园林广场等,它们成为市民随时可以停步休息的荫凉之地。
“学的是园林,干的是园林,也热爱园林”
为了这一个个串珠公园和园林攻坚项目,杨晓始终带头冲在一线,白天查进度、督质量,晚上对清单、排进度。黝黑的脸,朴素的衣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站在忙碌的园林工人中间,她与他们并无两样。“这就是我们杨晓主任的工作常态,根本不需要刻意摆pose。”福州园林中心干部们说。
正因为有了杨晓这位带头人的率先垂范,福州园林系统干部职工铆足干劲,拧成一股绳。近年来,福州市园林中心顺利完成534个绿化福州项目、168个串珠公园项目、102个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景观提升项目建设任务,同时,作为建设单位之一,参与完成了城区12条休闲步道、15个生态公园建设任务。
在她带领下,福州园林人用脚步丈量了福州城区的大街小巷,通过种大树、造绿荫,用汗水浇灌出满城绿色。目前,福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14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2.65%,绿化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我学的是园林,干的是园林,我也热爱园林。这么多年,我只想通过我们园林人的努力,为有福之州的绿化、花化、美化做一点贡献,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福利,过上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活。老百姓幸福了,我们就很开心知足。”杨晓说。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