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茶园风光 摄影 李步泉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报道(王礼林):“我们古田红茶又在国内获金奖了嘞!”当宁德古田县茶业局局长黄昭密介绍古田茶产业发展时,一提起此事喜悦便洋溢脸上,边说边展示古田县鹤塘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获得的证书,这是合作社选送“闽之艳”红茶在第十三届中国西安国际茶业博览获得的特别金奖证书。
传承产茶大县深厚底蕴 古田茶屡获大奖
近日,“主流媒体走进闽东茶乡”采风活动记者团走进古田县。古田县,一个银耳产量占据全世界80%左右的地方,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中国食用菌之都”,其水蜜桃、油奈、李子等水果也极为知名。
当记者团走进古田县翠屏湖畔的茶山时,一阵阵茶香扑鼻而来。而让“菇乡”飘起“茶香”,正是黄昭密和他的同事们每天最牵挂的事。
据了解,近年,古田茶企在国内各种茶类评比大赛中“斩获颇丰”:2018年10月27日,古田县鹤塘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选送的“闽之艳”红茶,荣获第六届中国茶叶博览会全国红·绿茶斗茶大赛红茶茶王奖;2018年9月,古田县鹤塘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选送的“闽之艳”古田红茶,荣获第五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2016年8月,古田县鹤塘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选送的“闽之艳”毛峰,在第十三届“闽茶杯”绿茶评审中荣获第一名。
目前古田茶园面积只有3.3万亩,这一规模在闽东茶乡诸县中算中下水平。古田茶究竟凭借什么屡获大奖?
“底气和努力。”黄昭密简单几个字言简意赅地给出了答案。
在黄昭密介绍下,有别于“菇乡”身份的另一个“茶乡”古田,渐渐浮出历史的水面。
据悉,古田县产茶历史悠久,历史上以产铁、铸锅、造曲、制茶而出名,又因朱熹流寓而有“先贤过化之乡”之称。清道光年间,首创小种红茶,而成“外山小种红茶”著名产区。70-80年代,古田县15个乡镇都有茶叶站、集体茶场,大的村都有大片茶园,茶园面积近5万亩,出产的“郁露”、“馨绿”等名茶享有声誉,茶叶生产居福建全省第12位。1980年被省农业厅列为全省茶叶生产重点县,茶叶曾经为古田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我们古田自古制茶的底子还是很好的,历史上是‘外山小种红茶’(和武夷山的正山小种以示区别)主产区。”黄昭密自豪地说,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五口通商后,福州、厦门成为福建茶叶出口口岸。“过去是航道经济,古田县凭借辖区水口镇是闽江中游交通枢纽、处于南平、三明、福州、宁德四市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优势,成为闽北武夷山岩茶、正山小种红茶等省内知名茶叶向外销售的中转站。”
古田县鹤塘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获第十三届中国西安国际茶业博览会特别金奖 摄影 王礼林
大力发展现代茶业让“菇乡”再飘“茶香”
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古田茶产业开始走下坡路。茶园被荒废,茶队(茶场)无人承包管理,茶商开始转行。茶园改种水蜜桃、油奈等果树,劳动力转移种植香菇、银耳等菌类。据统计,1983年至1986年古田全县荒芜茶园3304亩,改种林2371亩,种果244亩,低谷时期全县只剩万亩茶园。
而这种情况,到2000年后开始逐步改善。据黄昭密介绍,近年来,在古田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扶持下,古田茶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新型现代茶业,初步建立起生产、加工、贸易、茶文化建设等方面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欲在农业方面再造一支柱产业。
通过多年努力,古田茶业复苏的成效也在慢慢显现。2018年,全县茶园面积达3.3万亩,毛茶产量1680吨,产值近一亿元,全县完成8000多亩生态茶园建设;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全县现有茶叶加工厂30多家, 20家企业已经完成茶叶初制厂清洁化改造,引进清洁、节能设备150多台套,逐步形成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多茶类生产格局;安全监管不断增强,开展“一品一码”全程追溯体系建设,全县17家茶企已列入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产业龙头不断壮大,一批本土企业如明艳合作社等逐步发展壮大;品牌创建不断加强,“古田红茶”取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翠屏湖”取得市知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
“成绩取得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问题所在。”黄昭密表示,首先是品牌宣传打造不够,宣传投入不足;二是产业组织化程度不够深,从整体上看,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领军型”企业不多,一些茶叶合作组织管理不规范,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在厂房建设规划、用地等方面,制约因素太多,融资发展渠道不畅,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古田县茶园 摄影 李步泉摄
用“三板斧”为茶产业发展破局
古田茶产业未来如何发展?黄昭密早就有了思路,他给出了破茶产业困境的方法——“三板斧”。
第一板斧:加大品牌建设。从2005年黄昭密刚就任古田县茶业局局长开始,他就开始筹划商标注册的事宜。在他带领下,目前古田全县的茶业类商标有“翠屏湖”、“古田红茶”、“商农”、“五蕴”、“ 明丰”、“闽之艳”、“方圆恒达”等。其中“翠屏湖”商标作为区域公共品牌取得了福建省著名商标、宁德市知名商标称号,“古田红茶”在2018年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昭密表示,“翠屏湖”和“古田红茶”两个最具地区代表性的商标,会成为今后古田县茶产业(品牌)发展的重点,将运用各种媒体和展销会等加大宣传,引导茶叶企业共同打造、共同维护公共品牌。
第二板斧:提质增效。提质方面,派人到茶叶原产地进行学习、邀请知名的制茶师傅以及茶专家来古田县进行生产指导,通过一来一往提升古田制茶技艺。除此之外,每一年黄昭密都会抽空到各个先进产茶区考察,学习好的经验,借鉴好的发展思路,目前全县17家企业已列入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茶叶质量抽查检测合格率达100%。增效方面,黄昭密表示,古田传统以绿茶为主,由于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调整品种结构,所以走多品类路线:2005年,铁观音走红,古田县对原有的茶叶品种结构进行了调整,在保留梅占、小种菜茶、福安大白等茶树品种基础上,引进了铁观音、金观音等茶树新品种约4500余亩;2011年开始引进闽北乌龙茶品种,全县面积达3500余亩。至此,古田县形成了绿茶、红茶、闽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等多茶类共同发展的格局。
第三板斧:标准化建设。据了解,古田县茶产业有两大特色:茶园总面积少;散户少。古田县从事茶业的散户不多,30多家茶叶加工厂里,有15家企业小有规模。因此,黄昭密制定了“推动标准化建设,实现规模化生产”的路线。为此,古田制定了《古田县茶产业专项资金使用方案》,“真金白银”奖励茶企,鼓励企业走标准化路线:对取得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分别奖励5千元、1万元和2万元;通过SC认证并建立茶叶“一品一码”安全质量可溯体系的企业给于奖励5万元;在茶叶鉴评活动中获奖的产品给予奖励(单项最高奖励为2万元);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的分别给予奖励5万元、2万元、1万元。
“成绩的取得很不容易,这一块块奖牌是对我们古田茶叶最大的肯定和褒奖。”黄昭密表示,“未来我们还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古田茶、品到古田茶,让茶叶成为古田县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一个‘法宝’。”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