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享,和谐社区
“圩日文化车”百场文艺展演菜单式服务之群众“点单”高甲戏
文艺汇演现场
龙岩市古田(吴地)红军小镇
嵩口月洲村月溪花渡公益图书馆
日前,从海外归来的陈依伯,到永泰县寻根,一路走一路感叹。从古老的嵩口古镇到古村落、庄寨,从随处可见的竹编、泥塑等非遗创意产品到民俗体验,每一处景点、各类特色旅游产品,都彰显着浓厚的乡土文化,勾起了内心的“乡愁”。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我省文化和旅游部门强化文旅融合创新,拓展乡村文化旅游,以留住乡愁记忆为主题,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聚焦讲好乡村文化故事。繁荣的乡土文化,正为乡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和发展动力。
“乡村振兴,要突出文化引领。”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表示,要将乡村文化内涵挖掘、文旅融合、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点工作来抓,努力出特色、育品牌、求实效。
文旅融合挖掘乡村文化发展潜力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加强的趋势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促进了文化振兴,保护传承创新优秀乡村文化,也成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繁荣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省文旅厅积极打造全域旅游,培育了“30个金牌旅游村”等乡村旅游精品。今年,我省共有寿宁县下党村等11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新培育了13个四星级休闲集镇、34个四星级旅游村;目前全省共创建了144个乡村旅游休闲集镇和旅游村。
今年永泰县的国庆黄金周旅游收入近4亿元,再创新高。创收的背后是当地致力于挖掘特色文化,培育“金牌旅游村”,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
在永泰,秀丽的青云山、古老的嵩口古镇都是这里往日打造起的旅游名片。如今,随着古村落和庄寨文化保护与开发,散落在永泰青山绿水间的一座座永泰庄寨,也正成为永泰旅游的一个爆点。
“它们既是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也是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还是传统乡绅文化弥足珍贵的载体。”当地文化旅游部门负责人说,2018年,借举办乡村复兴论坛·永泰庄寨峰会的契机,永泰重点推进一批寨堡的保护开发利用,植入茶吧、书吧、民俗展示等业态,打造了庄寨酒店、庄寨博物馆、庄寨文化研学旅游,形成永泰庄寨旅游精品线路,永泰庄寨历史文化的魅力渐渐显现出来。
永泰还通过挖掘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邀请一批优秀文化工作者,在书画、摄影、文学、舞美等方面,创作一批动漫宣传片,新编了《张圣君传奇》等闽剧,出版《嵩风墨韵》等刊物,创作了《大樟溪畔》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原创舞蹈。目前正在打造融合永泰地方特色文化的大型室内舞台剧。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我省各地以文旅融合为契机,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丰富乡村文化业态,提升乡村文化旅游品质。
作为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的旅游重点村,山重村将独具闽南水乡韵味的地方古建、非遗民俗等资源视为珍宝,以独具乡村野趣的原生态历史文化遗存为核心景区,整合周边的千年古樟树、万亩桃李花等资源景观,开发、包装成别具一格的闽南特色乡村旅游景点,形成了文保古建旅游、非遗民俗旅游、农耕文化旅游等多种特色旅游活动。2018年,山重村接待境内外游客达2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00多万元。
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社区借助乡村旅游,与旅行社合作成立后黄景区管理公司,依托传统民俗文化开发出莆阳民俗文化馆、家规家训馆、莆阳民俗体验馆等一系列民俗体验项目,返聘村民参与到传统农耕种植、民俗文化体验、非遗文化表演等项目中来,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非遗+讲好乡村文化故事
在我省广大乡村,遍布着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带动乡村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省文旅厅特别注重对乡村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利用,遴选了25家非遗生产性保护重点单位,支持其在保护乡村传统技艺的同时带动乡村群众走上致富之道。
劈竹、剖篾、编制、上漆……在永春县仙夹镇龙水村古大厝里,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漆篮的制作。工人们剖出细如琴弦的竹丝,并编织成篮子,让参观者叹为观止。
龙水漆篮是著名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该村以“公司+农户”形式,鼓励村民从事漆篮生产,全村一半以上劳动力从事漆篮行业。同时,积极融入永春县“全域旅游”布局,以传承特色漆篮文化为出发点,建设漆篮历史文化展示馆、精品展销馆和竹编馆,对500多年来的永春漆篮文化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既推动了漆篮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又成为乡村的富民产业。近年来,永春漆篮技艺运用到茶具、衣饰等领域,拓宽产业链,进一步发扬永春漆篮的魅力,吸引了更多海内外客商的青睐,尤其深受东南亚华侨喜爱。
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以留住乡愁记忆为主题,以形神兼备为导向,我省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组织编辑了《乡士乡贤》《乡居乡聚》2册福建乡村文化记忆系列丛书,完成了乡村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线划定技术导则编制工作,长乐的闽剧等7个项目成功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福建乡村具有多姿多彩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要深入挖掘,讲好乡村故事。”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负责人介绍,我省各地着眼于保护好、传承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风貌保护、文脉延续、技艺传承、文物保护,同时,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和经营性开发新模式,提升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永定万应茶研发于清代嘉庆年间,该项目传承人被评为省非遗传承人,福山万应茶厂入选省首批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重点单位。为做好永定万应茶文化保护传承,当地建立万应茶文化传习中心,规划建设与万应茶饼制作的流水工序相适应的制作车间,兼顾展览和体验功能。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永定景区旅游发展,把万应茶饼文化传习中心和陈东乡的度假村、名人故居旅游等结合,打造成为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康养基地,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
如今,我省越来越多的乡村将传承、发展、提升乡土文化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风格各异的乡村文化逐渐成为当地美丽乡村的靓丽名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