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自贸片区锐意改革、敢闯敢试,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和经济新增长极,有效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 (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2015年4月21日,厦门自贸片区正式成立。自挂牌运行来,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厦门市委、市政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探索具有厦门特色的自贸区建设之路。
4年多来,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锐意改革、敢闯敢试,累计推出400项创新举措,做优做大航空维修、黄金珠宝、融资租赁、进口酒等14个重点平台,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和经济新增长极,有效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重点平台,厦门自贸片区探索出制度创新系统集成、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圈等经验,获得中央改革办、商务部肯定。有关部委认为,这创造性地落实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等工作任务,统筹兼顾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体现引领作用和系统作用,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经验模式。
本版文/潘抒捷 廖丽萍
吴在平 叶欣
▲中欧(厦门)班列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图为工作人员在仓库装卸货。 (本报资料图)
敢闯敢试 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众所周知,福建是个“酒量”很大的省份,厦门则是国内重要的进口酒集散中心之一。2004年,原本在物流行业打拼的林晓容,看中本地区位优势和市场潜在空间,创办了厦门红途贸易有限公司,并把进口酒作为主营业务。
市场证明了林晓容的眼光。厦门红途依托此前建立的渠道和积攒的经验,立足本地市场,与法国、西班牙、智利各地的酒庄合作,很快站稳脚跟。不过,由于行业缺乏规范,企业遭遇了限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无序竞争,这是进口酒行业内企业面临的共同困境。作为同行,厦门大迦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瑞生亦曾饱受煎熬:“在厦门自贸片区成立之前,厦门单单是进口酒企数量就高达2600家,而一年之内消失近2000家。”
转机出现在厦门自贸片区挂牌之后。多年来,厦门自贸委与口岸部门通力协作,创新监管模式,打造进口酒产业链交易平台。通过推行“一站式”的酒类查验专区、全国首创的“进口酒快检”模式,以及“前店后库”的进口酒创新模式等,不断提升进口酒通关便利化和提货放行效率。
制度创新,让企业直接受益。林瑞生说,大迦实业创办的东南红酒自贸直销中心已成为进口酒平台的重要交易聚集区,“快检模式大幅减少流通环节和税款成本,平均通关时间缩短了十个工作日”。林晓容说,进口啤酒查验采取“贴箱不贴瓶”模式,查验率下降至1%以内,这让企业下定决心把业务范围从葡萄酒、洋酒拓展到啤酒领域。
进口酒平台稳步发展,厦门在行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并且逐渐有了话语权。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国际酒类知名大品牌开始主动接洽厦门市场;另一方面,国内不少酒商慕名来厦门“找酒”。
受益者不只进口酒平台。兴起于1993年的厦门航空维修业是国内较早发展航空维修产业的地区之一,三年后投产的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等航空维修企业也从平台建设中找到新机遇,焕发出新生机。
“飞机维修业是一个对时效性要求颇高的产业。”厦门太古工作人员介绍说,企业80%以上的维修业务来自境外。航空维修平台强化了各部门、各环节、各关口的整合和聚集效应,将过去碎片化解决问题的方式变为系统化,实实在在解决了航空维修产业的痛点,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老企业觅得新机遇,新业态带来新发展。换句话说,厦门自贸片区建设重点平台,除了有基础、有诉求的产业之外,也包括有优势、有特色的新产业。
对台是厦门自贸片区难以替代的区位优势与特色。位于片区内的RQ众创空间获得50万元运营奖励,表彰其为来厦创业的台湾青年提供财务、法务等多方面的服务。据悉,经过四年多的培育和发展,片区已有两家国家级海峡两岸三创基地平台,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助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海丝”与“陆丝”在厦门自贸片区实现无缝衔接。中欧(厦门)班列开通至欧洲、中亚及俄罗斯三条国际货运干线,主要通达12个国家和34个城市,并实现与东南亚地区海铁联运,构建起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
弹指一挥间。挂牌以来,厦门自贸片区步步铿锵,包括融资租赁、国际水产品交易、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在内的14个重点平台分散于片区内不同园区,吸引优质生产要素聚集,形成既实现错位发展,又能够互补共生的良性布局,不断培育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新动能。
▲厦门跨境电商产业园是厦门自贸片区特色产业平台之一。(本报记者 郑晓东 摄)
系统集成 制度创新淬炼升级
梳理这14个重点平台,有的原来就具备产业基础,比如黄金珠宝平台、集成电路平台,有的立足于政策和区位优势,比如文化贸易平台、国际航运中心等。
厦门自贸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熊衍良介绍说,重点平台自有一套选择标准。具体而言,片区坚持制度创新与功能培育相结合,通过发挥“双自联动”和“保税+”“金融+”“供应链+”等“自贸+”功能特色,选择有发展潜力、有制度创新需求、有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有带动经济发展的平台进行重点培育。
观察打造培育重点平台的路径,“系统集成”是其中的关键词,包括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工作机制的系统集成、资源要素的系统集成等多个方面。
具体来说,即平台通过自贸试验区开放型制度体系优势、先行先试的制度设计来破解产业发展痛点堵点难点。同时,打破部门分割,增强改革的联动性、协同性,促进政府行政服务效率效能的大力提升,并且通过整合各类创新要素资源,保障项目引得进、落得下、成长快,培育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
以跨境电商平台为例,近年来,厦门跨境电商产业拔节生长,这背后是平台系统集成的合力推动。以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建设为抓手,厦门自贸委牵头,携手厦门市商务局及厦门海关等各相关部门,打通工作机制,突破政策瓶颈,首创落地海运快件特色物流通路,在高雄、金门设立海外仓,构建双向跨境电商合作新通道;落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9610、1210等电商政策,为跨境贸易提供一流通关环境。同时,打造了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及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并吸引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实现金融、物流、营销、孵化等跨境电商要素集聚。
目前,厦门自贸片区已形成了以“园区+龙头企业”引领构建跨境电商生态圈层,企业入驻率超过95%,累计引进亚马逊、亚联商贸等495家企业,注册资本20亿元,带动电商创业就业人员2200人,逐渐成为厦门稳外贸、稳就业的重要创新模式,推动了外贸经济的转型发展。
系统集成不仅存在于平台内部,还通过平台细分,增强平台之间的功能合力,形成一个工作闭环。以厦门自贸片区14个重点平台中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例,它由自贸委联合发改、工信、商务、财政、交通、税务、外管、金融等30多个政府部门参与,海关、边检、海事等口岸查验单位共建,提供跨境贸易、航运物流、政务、金融等信息服务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这是服务于所有其他平台的平台,是其他平台的基座。”厦门电子口岸公司业务总监林华举例说,借助该平台,跨境电商可以将各类申报和业务办理系统集成和整合在一起,像贸易许可、运输工具申报、港航物流、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等,均可以在平台上实现“一站式”办理。
这种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还存在于中欧(厦门)班列平台与国际航运中心平台之间。前者对多式联运监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大力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在物流方面通过海铁联运与后者联结起来,实现海铁联运模式的突破。诸如中欧(厦门)班列平台与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平台与大嶝市场平台、航空维修平台与融资租赁平台、融资租赁平台与艺术品平台之间,各类重点平台通过系统集成而联结起来,由孤立的“盆景”变成连片的“风景”。
熊衍良说,重点平台不仅是厦门自贸片区制度创新系统集成的展现,也逐渐成为招商项目孕育和落地的载体、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引擎、区域协同发展的纽带、落实自贸试验总体方案的抓手、服务两岸融合和“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等国家战略的舞台。
数据无声,却是最有力的证明。经测算统计,到2022年,这14个重点平台中产值(或营收)超百亿元的有航空维修、黄金珠宝、国际水产品交易、融资租赁、文化贸易、进口酒等6个平台,其他平台增速基本可以达到增长20%以上。
一篙松劲退千寻。“平台建设是系统集成的载体,而系统集成反过来也进一步推动了平台建设。”熊衍良表示,这是一个滚动管理的过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厦门自贸片区不能停,也不会停下来。
▲厦门自贸片区聚焦航空维修等特色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本报记者 郑晓东 摄)
建生态圈 培育产业新动能
机电平台聚焦高端智能制造领域,无疑是厦门自贸片区重点产业平台的又一张名片。平台结合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系统集成“会展+”“保税+”“互联网+”“金融+”等创新模式,面向全球高端机电设备产地进行产业延伸和市场资源整合,提供全产业链一站式综合服务。截至2019年11月,平台累计签约入驻日本津上、德国通快、日本山崎马扎克等41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涉及无人机、精密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3D打印、智能家居等10多项品类,平台业务规模超25亿元。
这是通过平台建设构建生态圈,培育产业新动能的一个缩影。2019年11月,商务部自贸区港司认为厦门打造重点平台,创造性地落实国务院批复的《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和《进一步深化福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统筹兼顾了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12月,中央改革办、商务部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评估组认为厦门打造重点平台已形成系统集成的工作体系,体现了引领作用和系统作用。
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细节里可见端倪。厦门自贸片区的重点平台建设,从借鉴经验,走向自主创新,逐步形成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强化系统集成的发展思路。此后,片区坚持一以贯之的发展思路,持之以恒、滚动推进重点平台建设,并在实践中梳理总结了14个重点平台三年行动方案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我们正积极完善顶层设计,保障重点平台落地生根、发挥效用。”熊衍良介绍说,《厦门自贸片区重点平台三年行动方案》预计将于近期出台,进一步助力重点平台可持续地做大做强。
独立客观第三方的研究也是印证。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厦门自贸片区的重点平台建设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动能和经济新增长极,有效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厦门自贸片区以占全市2.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13.6%的地区生产总值,29.6%的外贸进出口,9.86%的地方级税收,18.6%的新设企业,46.6%的合同利用外资。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厦门自贸片区平台建设的一大特色,“服务链-创新链-产业链-招商链”的互动融合以服务链支撑创新链,以创新链打造产业链,以产业链带动招商链,招商链反过来又倒逼服务链升级,做到环环相扣,链链相接。“四链融合”促进了政府与市场之间、创新与产业之间和产业和招商之间的无缝连接和相互匹配,同时也带动了区域各种生产要素的再配置。
经过几年的建设推动,厦门自贸片区重点平台作为产业引擎的聚集效应逐步显现。截至2019年11月底,厦门片区累计增加企业4.44万家,注册资本6305亿元,企业注册数量较挂牌前净增近6倍,已聚集形成国际贸易、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航运物流、创新创业、文化旅游等七大产业链群。“十三五”以来,融资租赁、航空维修、集成电路、跨境电商、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兴产业所占地区GDP比重已在60%以上。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