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厦门    泉州    漳州    三明    龙岩    南平    莆田    宁德    平潭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农博会·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花博会_fororder_福建1
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福建

厦门集美新城开发建设十周年探索实践与经验启示

2020-02-25 09:35:27|来源:厦门网|编辑:尹小兵|责编:葛宁远

  原标题:沿着总书记引领的壮阔航程筑梦前行 ——厦门集美新城开发建设十周年探索实践与经验启示

沿着总书记引领的壮阔航程筑梦前行 ——厦门集美新城开发建设十周年探索实践与经验启示

  集美新城朝着“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目标加速奔跑。(厦门日报记者 黄嵘 航拍器摄)

沿着总书记引领的壮阔航程筑梦前行 ——厦门集美新城开发建设十周年探索实践与经验启示

  集美新城,一座崭新的岛外新城,清晰延展于杏林湾畔,带动整个湾区的蝶变。(林志杰摄)

沿着总书记引领的壮阔航程筑梦前行 ——厦门集美新城开发建设十周年探索实践与经验启示

  2011年5月20日,建设中的集美新城刚刚展现出未来的雏形。(姚凡 摄)

沿着总书记引领的壮阔航程筑梦前行 ——厦门集美新城开发建设十周年探索实践与经验启示

  2019年11月,集美新城已经成为令人赞叹的环湾生态型人文新城。(厦门日报记者 黄嵘 航拍器摄)

沿着总书记引领的壮阔航程筑梦前行 ——厦门集美新城开发建设十周年探索实践与经验启示

  集美·阿尔勒摄影季在集美新城展出。(姚凡 摄)

沿着总书记引领的壮阔航程筑梦前行 ——厦门集美新城开发建设十周年探索实践与经验启示

  在集美新城举行的荧光夜跑活动已经成为集美的一张亮丽名片。(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厦门日报特稿·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江曙曜 詹文 通讯员 方碧勇 陈季玉)东海之滨,厦门集美。这里是半岛,居厦门几何中心、闽南金三角心脏位置,连接广袤大陆,望向浩然大海。

  天风海韵下,山水连廊中,一座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新城,裹挟着伟大时代雄浑劲健的奋进势能,生机勃发地崛起于杏林湾畔——

  园博苑如翡翠镶嵌于城中,与杏林湾潋滟波光相映成趣,红顶嘉庚建筑群连片成势,蓝玻幕墙摩天写字楼与之辉映,中西交融。全球首款L4级自动驾驶巴士穿梭于软件园,一大批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冠军办厂设店、扎根在此,不断把商业版图延伸向全球。

  千里海岸线,朝虹贯天宇,这便是集美新城。十年前,此处还是一片荒滩洼地,十年来,爱拼敢赢的新城建设者奋斗者,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强有力领导下,肩负起跨岛先行的使命,秉承习近平总书记为厦门擘画的“提升本岛跨岛发展”蓝图,一路闯一路试,实现了“一年全面启动,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十年集聚成城”的目标,展示出跨岛发展的“集美速度”“集美样本”,交出一份不负时代使命的壮丽恢弘答卷。

  以山海河湖为卷,以十年岁月为笔,集美新城铸造起一个宏大又真实的梦想——未来城市,探索实践一条疏解城市功能、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彰显未来城市特质的新路,努力打造出高质量跨岛发展的“样板之城”。

  集美新城——厦门跨岛战略的排头兵、先行者、受益者。这座超千亿现代新城,已然迸发出蓬勃生机,产、城、学、人有机融合,共生共融,美美与共,成为厦门实施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战略的最好例证之一,向世界讲述新时代中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厦门故事”。

  时代担当

  集美新城毅然担负起时代使命,秉承习近平总书记为厦门擘画的发展蓝图,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率先用声声“开山炮”的雷鸣,铺陈开岛外新城建设的首个“战场”,吹响全市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冲锋号角。

  当我们把视野拉到万米高空,俯瞰厦门。

  在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全景图上,集美,正处于这座城市的几何中心。若把视野拉得更高,瞰向整个闽南金三角,集美西亭,正处于这个几何中心的心脏位置,厦漳泉城市群经济走廊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偎依在杏林湾畔,这个村前街口遍植着百年古榕的渔村,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多少年代却以最原始的方式,吐纳生息。村落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布衣斗笠结网驾船,在大海与农田中耕波犁地,自给自足。

  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让厦门经济特区风生水起,迎揽八面来风,迅速崛起。跨入21世纪,厦门岛已然勾勒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图景,但隔着一道海湾的岛外大片土地,仍是农村状态,位于几何中心的西亭片区,一片蒿草芦林。

  历史,注定要赋予这片处女地新世纪的时代担当。

  2010年春天,万物萌动,跨岛发展的春风吹醒冻土,播撒下勃勃生机的种子。那年2月25日,以西亭为核心区的集美新城奠基,打响了厦门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第一炮。站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节点,西亭这块没有任何城市构造的区域终于迎来发扬蹈厉的青葱岁月。

  仅是两个月后,福厦铁路动车组开通,位于集美后溪的厦门北站正式投入使用;又过了两个月,6月底,国务院同意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展到包括集美等四区在内的岛外地区;还是两个月后,当年8月,刚刚编制完成的《厦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明确指出,未来,厦门市的中心城区将包括集美区在内。

  两个月,两个月,又一个两个月,涌动的是发展节奏与速度,体现的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豪迈与决心。

  推开历史厚重的大门,时间上溯到21世纪初,厦门这座城市面临自己的世纪之问。

  厦门很小,城市面积1600多平方公里,厦门岛更小,仅158平方公里。上世纪末,岛内与岛外虽同属厦门,却似有天生隔阂,岛外人进岛,常说是“去厦门”。城市面积本就不大,岛民意识更是禁锢了城市空间的拓展。厦门经济总量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和五个计划单列市中均居末位。发展,遭遇瓶颈。

  砥柱人间是此峰。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领导者、拓荒者、建设者,习近平同志始终心系这片土地。到福建省里任职后,熟悉厦门市情的习近平,没有停止对这座城市发展的战略思考,一次次点化这片热土。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习近平到厦门调研,一针见血点出厦门发展瓶颈——“厦门本岛基本饱和,而岛外发展明显滞后,经济腹地空间小……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扩大经济发展腹地,已成厦门建设发展当务之急。”

  如何开拓厦门发展的新天地?习近平发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动员令,鼓励厦门加快从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生态城市转变,并指明了“四个结合”的跨岛发展战略思路——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结合、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结合、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结合、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结合。

  厦门未来发展方向日渐明晰——以厦门本岛为中心,在本岛以外的大陆沿海建设不同功能的组团,逐步形成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内外一体、城乡一体,共同发展进步,促进闽东南沿海城市圈形成和建设,为福建省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0年,厦门正面临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这一历史性关键时刻,岛内外一体化建设也正势如破竹。

  就在集美新城开建的那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踏着飒飒秋风,携满满情意来到厦门,进行为期4天的考察调研。

  对于厦门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战略,习近平给予充分肯定,在欣慰、感叹之余,语重心长地说道,“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可以进一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促进厦门的大发展。”

  风暖日醺,吟诵芳菲。集美新城在海湾型大厦门的时代风云中毅然担负起历史使命,秉承习近平总书记为厦门擘画的发展蓝图,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率先用声声“开山炮”的雷鸣,铺陈开岛外新城建设的首个“战场”,吹响全市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冲锋号角。

  跨岛先行

  从孕育筹谋到启动腾飞,这片土地的神奇崛起,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定向引航,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运筹帷幄,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谋划,明晰道路、把舵全局、科学筹谋,为新城建设注入磅礴力量。

  跨海铸城,化岛为湾!

  这是时代的抉择,这是时代的使命。

  集美新城,在波涛汹涌的时代大势中撞响命运的晨钟。从此率先领跑,以使命必达的信念,确立起跨岛发展先行者、排头兵的角色定位,追风逐浪,勇立潮头。

  十年来,在气势如虹的加速跨岛发展、推进岛内外一体化进程中,集美新城的建设者们,勠力革新,科学统筹,接续奋斗,顽强拼搏,用双手书写出实现城区动力结构转型发展的壮丽史诗。

  从一片荒芜之地,蜕变为生机勃发的热土,十年间崛起一座现代样板之城,越来越多的城市观察家将视线投注到这片神奇之地。观察家们发现,发轫于2010年的集美新城,在更早的岁月里就已经置身于时代棋局中,一项项重大决策、一个个大气手笔早已在先期谋篇布局,于岁月纵深破冰引航,为这片土地日后的迅速腾飞埋下了伏笔、铺平了道路。

  2003年,国务院发文,厦门行政区划调整,集美、杏林合为一体,原本相互独立的两个行政区合并为一个区,为发展奠定了空间。

  2004年夏,国家建设部向厦门投来青睐的目光——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选址厦门。这个代表国内园林花卉界最高水平的园林盛会,以一种惊艳的方式,把集美中洲岛这片曾默默无闻的滩涂地,推向了全国、全世界。

  仅两年,6.76平方公里的荒野滩涂,蜕变成集生态、景观、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水上大观园。2007年9月23日,园博苑开园纳客,成为永不落幕的园林盛会,也为这一片区铺垫出优美生态与宜居环境。

  2008年4月10日,一块基石被敲入与园博苑隔水相望的黄土中,上书九个字: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同样是那一年,集美、杏林两座大桥和BRT先后通车,厦门北站开建,不仅正式打开集美与本岛的交通带宽,集美的东南交通枢纽地位也已见端倪。

  从2003年到2009年,集美文教区、园博苑片区、厦门北站片区、灌口机械工业区相继开工、日臻成型。这四大片区,如拱月的众星,环绕四周,为中间的“明日之城”铺垫开未来腾飞之路。

  2009年8月18日,中共厦门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履新不到3个月的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首次向全市提出“岛内外一体化”概念。集美新城,从此率先出现在世人眼中——一心四片,以新城核心区为“心”,串联起环绕四周的四大片区,画龙点睛,连片成势。

  破壳而出的“集美新城”背后,彰显出历史的深意。如果时间轴线再往前移动,发展的轨线和时代的远见更是一览无余。

  1954年10月,高集海堤(高崎-集美)竣工通车,结束了集美到厦门岛仅靠渡船的历史,鹰厦铁路穿堤而过,带来了“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大时代。

  1989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杏林、集美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台企外企在这里迅速发展。

  1991年,厦门大桥通车,成为全国第一座跨越海峡的公路大桥。

  在快速时间推移和大角度的空间扫描中,被时代厚爱的集美新城背后,折射出一往无前跨越发展的必然逻辑——

  从孕育到筹谋到启动到腾飞,这片土地的神奇崛起,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定向引航,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运筹帷幄,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谋划。在每个重大关头、在每个关键时刻,明晰道路、把舵全局、科学筹谋,为新城建设注入磅礴力量。

  “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一个开创性的时刻”“一个标志性的时刻”,终于到来。

  十年前的那个春天,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的于伟国,站在西亭的一片黄土上,对厦门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时代趋势、发展内涵、目标要求作出全面阐述,向集美新城的建设者们、向全市上下发出跨岛战略再出发的动员令——

  拓展岛外,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地规划建设集美、翔安、同安、海沧四大新城区组团,逐步建成岛外240平方公里的一流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新城,使城市建成区扩大到330平方公里,成为我国东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

  号角排天鸣响。作为厦门跨岛发展战略的先行者和排头兵,集美新城的建设者们,以“永远在赶考路上”的心态,始终以“四高”标准,一路拼一路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厦门城市建设破题先行先试。

  在白纸上绘图,在荒滩上筑梦,思想解放的潮水,掀起了打破框框套套的巨浪,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迅速在西亭核心区集聚,积蓄带动集美新城和杏林湾区腾飞的动力,撬动了这片土地命运轨线的改变。

  从最初的44平方公里,到如今的77.7平方公里,厦门市委、市政府在各个不同时期,不断赋予这片新城放开手脚冲飙激浪、大胆闯大胆试的空间与动力。

  从新城核心片区、厦门北站片区、集美文教区、园博苑片区,再到杏林老工业区、软件园三期、机械工业集中区和高集海堤两侧海域,十年来,集美新城建设、招商协调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现代新城的未来图景日趋明朗、日渐壮阔。

  十年答卷

  集美新城建设者们在时代大潮推拥下狂飙突进,以十年之功,砥砺奋进、敢闯敢试,实现“一年全面启动,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十年集聚成城”的既定目标,交出一份不负人民、不负使命的时代答卷。

  厦门岛与集美间,一道碧蓝海湾。时间与空间,在这里上演一幕波澜壮阔的正剧。

  半世纪前,一条十里长堤在这里连接起厦门与外面世界的对话,也把集美这片以传统农渔业为主的土地推到了世人面前。

  如今,厦门大桥、杏林公铁大桥、集美大桥、厦门地铁1号线,在厦门几何中心的集美构建起立体式四通八达路网,在各种车辆的轰鸣穿梭中,见证过去,更照见未来。

  于山河湖海间,铺就一张地图,用线条穿梭街巷村庄,勾勒出集美新城的轮廓。一颗连着大动脉的心脏,赫然眼前。那根大动脉,是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连着软件园三期,将产业不断延伸;心脏尖部是杏林湾环绕的园博苑片区,一湾碧水穿心而过;集美文教区的红屋顶连线成片,发扬集美学村百年沉淀,汇聚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10多所院校,续写着嘉庚精神。

  历史的长镜头透过云海不断拉近,把特写聚焦于心脏的核心——西亭。这个村庄,于时光隧道中闪烁华丽转身。

  “以前,进出村庄只有一条狭窄泥泞的小路,村民拉货物出村子,要带一个竹扫把,沿路清理自行车轮上的泥巴。在远近村里,西亭是姑娘们最不愿意嫁过来的地方,周围村庄嘲笑我们是‘西伯利亚’。”西亭老居民陈育平站在高处,指着眼前的新家园,感慨万千,“真是大变样了,没法想象。”

  曾经的贫瘠之地,如今变成了富美社区,曾经的荒野蜕变成高楼连云拔起的现代化新城。

  262米的岛外最高建筑诚毅国际商务中心高耸入云,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12幢大楼拔地而起,人流如织,产业兴旺;极富嘉庚建筑特色的集美区市民中心、嘉庚艺术中心、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市图书馆集美新馆等公建群气势恢宏,与错落有致的现代摩天写字楼相映成趣;奇妙的科技探索、酷炫的荧光夜跑越夜越美,“听见集美”学村周末音乐会一年四季响彻集美夜空,“夜经济”新业态崭露头角。

  时代垂青于这片土地,赋予它世纪的机遇。新城建设者们牢牢把握历史方位、扛起时代使命,在时代大潮推拥下狂飙突进,以十年之功,砥砺奋进、敢闯敢试,实现“一年全面启动,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十年集聚成城”的既定目标,交出一份不负人民、不负使命的时代答卷。

  这十年,集美新城累计完成投资近1800亿元,初步形成人居环境优美、产业业态高端、文化品位高尚、创业条件优越、功能配套完善,具有滨水特色的环湾生态型人文新城。

  这十年,集美新城迅速成长,基本完成了城市框架、交通基础设施的搭建,项目、资本、人才不断汇流,进入产城融合、产业升级的发展新阶段。

  作为先行者和排头兵,集美新城展示出跨岛发展的“集美速度”“集美样本”,同时也成为这一战略政策的“洼地”,集聚效益已然显现。

  由北京电子城投资开发集团投资运营的电子城·国际创新中心(厦门),总建设规模56万平方米,2020年陆续投入运营。项目还未建成,一些企业已迫不及待签约,在过渡厂房“安家”。

  “软件园三期已成为我们公司的南方总部,接下来,我们将陆续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机构都归集到这里。”中控智慧厦门总部总裁办主任王辉能直言,看好新城未来。中控智慧是全球著名的生物识别产品制造商。每年,被誉为“海西硅谷”的软件园三期不断吸引着来自全球的伙伴。

  截至2019年12月,软件园三期累计注册企业2677家,注册资本181.5亿元,入驻员工约3万人。2019年实现营收246.8亿元。

  诚毅国际商务中心,周边绿树成荫、面朝杏林湾、风景优美,吸引了众多影视产业企业总部签约入驻,永兴东润等一批“三高”企业也将总部入驻这栋岛外第一高楼。

  全球首款L4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在集美成功量产,咪咕动漫、中国数码港、雅马哈研发中心、吉比特、罗普软件信息中心等高新企业相继投产。

  集美新城的拔节生长,引领着整个集美区的前行和跨越式发展。从以传统农渔业为主的郊区,蜕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城区,集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十年,集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面积从2009年的49平方公里,到如今约90平方公里,新增面积大部分在集美新城。

  这十年,集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从“制造”迈向“智造”,带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

  2019年,集美全年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达789.4亿元、124.5亿元,分别为2009年的3.3倍、4.2倍;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2317.7万人次,为2009年的近10倍。

  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文化先进区、福建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和首批“教育强县(区)”、连续五届获评省级文明城区……

  一座崭新的岛外新城,以音韵般的天际线延展于杏林湾畔,带动整个湾区的蝶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全面推进。

  样板之城

  立足新世纪新时代,集美新城的建设者深深明白,跨岛先行,远不是简单的荒滩造城,必须探索实践出一条疏解城市功能、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彰显未来城市特质的新路,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之城”。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识和榜样。

  厦门这座老牌经济特区,应改革而生,以海洋的胸怀吸纳世界风起潮涌。这座城市的决策者深深明白,包括集美新城在内的岛外新城建设,绝不是简单的造城运动,新城建设一定要走出新路,必须要尊重城市建设规律,必须要经得起厦门百姓乃至子孙后代的检验,从一开始便摆脱历史上城镇化过程中走过的弯路,通过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吸引资本汇集,吸引人才涌进,让创新创业之花自由绽放。

  作为厦门跨岛发展战略的先行者、排头兵,集美新城的建设者们锚定了一个目标——未来城市,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之城”。

  如何吸纳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如何解码区域发展差距悬殊的困惑?如何攻克“城市病”难题,走出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超限的发展之困?立足新世纪新时代,跨岛先行,必须不为一局一域所羁,不为短期利益所迷,不为一时得失所惑,探索实践出一条疏解城市功能、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彰显未来城市特质的新路。

  集美新城的建设者们深刻明白,这是先行者的使命作为,这也是先行者的责任担当。

  中心区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山海湖田草均有,开发程度较低,如白纸一般,给了建设者们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大胆探索尝试的空间。汇集3家国际著名规划设计机构的概念规划方案之长,集美新城的规划编制,大量应用国际先进规划理念,旨在打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明日之城。

  从规划编制,到深度推进新城建设,集美新城片区指挥部作为“指挥中枢”,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折腾不重复,科学实干切实出成效。

  ——这里,营造出绿色之城。一个叫瓦山的天然小山包,被巧妙规划建设为市民公园,集美塔点亮万家灯火。蓝天碧水净土,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环绕杏林湾湖畔,看落霞与白鹭齐飞,看秋水共长天一色。走在路上,头顶是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照明,踱步地下空间,直接通风采光的设计尽可能减少能耗。

  决不能重蹈先污染再治理的覆辙,以绿色发展铺就底色,探索海绵城市建设,低碳、环保、生态、集约理念嵌入集美新城规划建设的每个环节和步骤。海堤开口建闸,展开厦门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洋生态修复,湾区海水愈加碧蓝,白海豚重回海湾,与白鹭嬉戏追逐。系统集成,综合施策,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开展杏林湾环湾截污工程,沿线52个排放口污水截流,在全省率先试点对初雨污染截流处理,推进九天湖、月美池综合整治。加快污水处理厂扩容,杏林湾水系与周围景观有效融合,现代新城与白鹭翔舞的滨海湿地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共生。集美新城西亭核心区成为全市首个低碳示范区。

  ——这里,营造出创新之城。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所、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中国电信海峡通信枢纽中心、中国数码港、中烟研发中心、华为鲲鹏等一批或“中字头”或世界知名的研发机构、创新平台相继落户。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创新驱动作为集美新城发展的根本动力,引导创新要素向新城集聚。支持新城从创新载体、运行机制、发展环境等方面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努力打造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城建设,探索新城管理新模式。

  ——这里,营造出融合之城。城市里的任何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需要融合共生。国内一流标准的市政综合管廊建设,6亿多元的资金投向看不见的地下管网,而不是用在地面出形象的建设上。超前考虑的是城市道路不再“开膛破肚”,着眼于今后数十年城市扩容的检验。市政综合管廊建设单位成为国家标准参编单位。跨海大桥,高速公路网和高铁网络把集美与厦门岛内、岛外各组团紧紧连接,把厦门和周边城市紧紧连接,融合共生。

  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相结合,以产业跨岛优化与城区跨岛拓展双轮驱动,推动产、城、学、人融合发展。随着跨岛战略的纵深推进,岛外新城都在拔节而起,厦门的城市决策者从全局眼光,统筹各个新城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集美新城与岛内城区、与岛外各新城错位发展、融合共生。

  ——这里,营造出人本之城。人才公寓、保障性住房、保障性廉租房建设稳步推进,集美最大规模社会保障性住房滨水小区风景如画。国内顶尖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约落户,开工建设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和川大华西医学厦门研究院,此外还有厦门市妇幼保健院集美院区、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新院区……一批批医院拔地而起,医疗服务更上台阶。40所小学和幼儿园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仅2019年便超过6000个。

  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把最好的地段腾出来建安置房,集美新城着力加快公共服务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均衡发展,让跨岛发展在速度中更有温度。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以科学实干铺底,集美新城盘活杏林湾,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在世界的“取景框”中铺开集美画卷。

  奋斗力量

  村民成为市民,和一批批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建设者、创业者一起,融入了新城,在这里燃烧起来追梦的渴望和奋斗的力量,用一场场改革开放的创新举措引领新城建设,推进新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在集美新城,随时随处都能见到最美的奋斗身影。

  这片77.7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度是厦门最大的工地。上万名工人日夜在这里奋战,有力的双手抚遍新城每个角落,数不清的钢筋水泥不断注入地基和攀升的楼层,一个个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集美新城片区指挥部,墙上悬挂着各种图表,建设者们称之为“挂图作战”,任务上墙、进度上墙、责任上墙,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计划往前排、工期往前赶、服务往前冲”。

  时间在这里,以分秒计算。没人愿意懈怠,人人分秒必争。按照常规只需一个月拍摄一次的工程进度追踪,在这里,每周、每天都在追踪。一座跨过杏林湾的新洲大桥,不到半年就完成合龙;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软件园三期,开建仅两年便正式开园……厦门速度,在这片热土,不断被刷新。

  新城描绘出的蓝图,吸引着各路英才从世界各地涌入,他们成为一批又一批新的建设者、追梦者、奋斗者。他们带来资金,带来项目,更带来新思维、新动力。

  韫茂科技是2018年3月京道基金从美国硅谷引进厦门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其创始人是两位留美博士。如今,已在硅谷安家的两位博士每年有9个月在集美上班,他们说,集美区的气候和营商环境跟硅谷很相似。

  创始人兼CEO吴永荣将自己的网红孵化与商业化项目从外地迁到集美,他看中这里完备的影视产业链配套,其创立的思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已是国内网红经纪人行业里的佼佼者,年营收3亿多元。“不到一年,原来租下的2000平方米办公区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我们希望能够再租下或购买8000平方米的办公区。”

  集美新城专门面向企业员工开放的“人才公寓”已建成2000多套,都在核心地段,可“拎包入住”。新城“15分钟创新生活圈”里,电影院、咖啡厅、健身馆、食堂、众创沙龙、路演大厅……一应俱全,全方位照顾人才的各种实际需求,让集聚而来的人才定下心、扎下根。

  随着新城加速建设,西亭社区大部分变成了城市,村民成为市民。家门口就有地铁站点、优质学校、公园、商业街以及全市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他们不仅仅是户籍身份上的转变,更有思想观念、行为生活方式的蜕变。不再随地吐痰,打扫美化自家的房前屋后,学习垃圾分类。

  新城第一高楼观景平台首次开放时,迎来的第一批客人便是见证了集美发展变迁的社区居民。“小时候,这里是个村,现在成了城”,西亭人吴斌斌说,“不光自己成长了,城市也在成长。”

  “以前是西亭人急着到外面找工作,现在是五湖四海的人才争相在西亭创业安家,”西亭人陈思达在外地完成学业,也回到了家乡。

  在新城建设中受益的新市民,成为新城更坚定的建设者。他们和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建设者、创业者一起,融入新城,在这里燃烧起来追梦的渴望和奋斗的力量。

  集美全区实有人口超百万人,十年翻倍,人口素质不断提升。新增人口大部分集中在新城,20万人才大军、15万大学师生团队,成为这片土地的宝贵财富。

  这一片曾沉睡数百年尚未经历大规模现代工业文明洗礼的处女地,在变革进程中,最令人惊叹和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当首推人的观念变革——新思想、新意识、新观念在这块沃土不断迸射出绚丽夺目的火花。

  为什么不舍昼夜?为什么只争朝夕?集美新城的奋斗者们深深明白,在白纸上绘图、在荒滩造新城,绝不是为了单纯的GDP的增长,一切为了人民更美好的生活。他们始终谨记“为谁立命、为谁谋利”这一根本性、方向性问题,铆着一股为了人民的初心。

  要打造高质量跨岛发展的“样板新城”,要探索实践出一条经得起子孙后代检验的新城建设发展新路,这是时代交给先行者的使命。没有现成路径,没有现成答案。只有试,只有闯。

  集美新城的奋斗者们,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刀刃向内的决心进行自我革新,用一场场改革开放的创新举措引领新城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调转手电筒照出自身短板,用系统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转变政府职能,再造审批流程,大力推进“全城通办”“一网通办”“靠前联办”“自助快办”,不断以政府自身的减法换取民众满意的加法和社会活力的乘法。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推动医疗、交通、安全、能源、环保等民生社会治理领域创新服务,智能生活、自动驾驶、城市运营等数字产业孵化落地,力争最大限度发挥城市功能。

  拼服务、拼信用、拼法治、拼胆识、拼文明,把姿态放到最低,把服务放到最大,对标国际一流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全区上下掀起狠抓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的浪潮。

  揭牌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建立基金招商机制,主动对接有实力的“头部基金”机构,吸引了鼎晖投资、中金资本、梅花天使、深创投、赛富等多家基金落地,“滚雪球”式做大落户辖区基金规模,截至2019年底,基金规模达303亿元。集美产业引导基金跻身母基金全国百强榜单,吸引更多优秀管理机构与实力雄厚的投资者汇聚。

  作为先行者,集美新城在建设中展示出来的创新模式、发展理念、工匠精神、协作方式,为全市的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不少示范理念、示范经验和示范实践。

  抓住历史赋予千载难逢的机会,集美新城的建设者奋斗者们,撸起袖子大胆干,一茬接着一茬干。他们的思想在不断解放,适应新理念新思维新定位,以开放的姿态、全球的视野,推进改革创新,用实干践行着时代使命,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探索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核心气质

  始终与嘉庚精神水乳交融的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成为集美新城的核心气质和独特竞争力,反哺了奋斗的力量,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一波波城镇化浪潮背后,很多学者开始反思,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城镇化巨变中,如何避免“千城一面”的窠臼?

  从酝酿规划,到全面建设,集美新城自起步开始,决策者和建设者便深深明白,唯有于历史大坐标中解读自身价值和成长基因,诠释内在发展逻辑,挖掘与众不同的差异化特质,才能在澎湃的时代发展大潮中,保有城区核心气质和竞争力。

  集美新城的核心气质是什么?如果说,新城筹建初期,厦门的城市决策者还在规划图纸中孜孜以求,要将这种气质融入新城土壤;那么现在,历经十年打磨,即便是初次走进新城的人,都能很鲜明地感受到这种独特气质与韵味。那便是始终与嘉庚精神水乳交融的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这种精神与文化,融入了人文新城的每寸肌理。

  从一片荒野中崛起的集美新城,是有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的。

  一个世纪前,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故里集美,倾资办学,建起集美学村,成为我国近代教育体系的缩影。

  一个世纪后,从百年学村到现代新城,嘉庚精神依然熠熠发光,点亮人文集美的“灵魂”。嘉庚先生这一生,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活动诸方面大成,形成的一系列爱国、忠公、诚毅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书写在新城的每个角落,融入人们的日常。

  走进新城核心区,沿杏林湾沿岸前行,举目所望,闽南式屋顶、西洋式屋身,中西合璧的嘉庚风格建筑楼群成为独特而亮丽的风景。许多专家学者来到这里,忍不住感慨:在很多城市“千城一面”的尴尬境地中,集美新城却具有极高辨识度,每处标识都在讲述嘉庚精神的现代故事。

  总建筑面积50多万平方米的六大公建——诚毅图书馆、诚毅科技探索中心、诚毅书城、嘉庚艺术中心、集美新城商务中心、集美新城市民中心,均以嘉庚风格为主调,融合当代艺术重组创新,完美融合于现代城市空间之中。

  环杏林景观带的亲水栈道,几座小岛之间的石桥,均用闽南石材铺就,与当年陈嘉庚先生建学校时就地取材和保持闽南建筑风格的做法同出一辙。

  新城核心区路网中,10多条道路,有不少彰显着集美学村嘉庚文化特色,如诚毅大街、明盛路、立德路、立功路、立言路。穿越集美新城的地铁1号线,列车组命名为“嘉庚号”。

  集美塔作为人文展览馆正式开馆,荧光夜跑、“云上”马拉松等具有集美特色的高规格品牌人文活动丰富居民生活;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最大室内马戏场馆灵玲国际马戏城、保利院线厦门嘉庚剧院、全国首个“中国航天科普体验基地”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当代摄影艺术机构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国内首个音乐产业综合体星巢越中心等文化演艺项目相继落成营业,集美新城正在成为“厦门城市演艺中心”。

  “学在城中,城在学中。”新城不断弘扬嘉庚精神,兴师重教,建立起从幼、小、中、职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汇聚起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10多所高等院校和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科院稀土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地质研究所等众多公共科研机构。文教区15万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为集美新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这片嘉庚故土,精神的力量被不断升华,这里延续的不单单是嘉庚风貌建筑,“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和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的宝贵财富和时代价值被不断发掘、弘扬。开展嘉庚精神宣传月、嘉庚文化周等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弘扬嘉庚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创作电影、电视动画片、广播剧、歌曲、交响合唱、音乐剧、有声绘本等嘉庚主题文艺作品,出版阐述嘉庚精神、讲述嘉庚故事的书籍,在这里,嘉庚精神汇入人民的日常生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种精神,反哺了奋斗的力量,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

  新的征途

  集美新城建设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跨岛发展”的嘱托,以新思想、新理念指引新城建设,以创新驱动为支撑,以新担当、新作为推进高质量新型城镇化,朝着建设“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目标加速奔跑。

  于万米高空,再俯瞰厦门。

  夜间,卫星图上,星星点点的灯光环绕海湾遍布岛内外,万家灯火璀璨。

  跨岛发展,对厦门这座先锋之城而言,是“总抓手”,是“金钥匙”,环绕海湾的绚烂灯火是这一战略实施成效的最直观例证。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厦门以“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原则纵深推进跨岛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岛外新城组团式规划建设,城市承载功能、综合实力、国际影响力、区域辐射带动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从握紧的拳头,舒展为伸开的手掌。岛外各个新城快速崛起、蓄势待发,让厦门城市格局从过去局促的本岛沿着“掌心”海湾延展而开。身为排头兵的集美新城,作为其中典型范本,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厦门的具体实践和鲜活案例。

  “海岛型城市”格局正在迅速改变,以大厦门湾区联通世界的新格局已然到来,但厦门人跨岛的脚步并未停止。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昌升,于历史纵深处,不断为厦门谋求争先进位的发展新思路。他多次带队深入集美新城考察调研,解决具体问题。他谆谆提醒新城的建设者,跨岛发展战略不可能一蹴而就,新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动态演进、发展完善的过程。必须始终为了人也依靠人,坚定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加快集聚新城的人气商气;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以“一刻等不得、一刻慢不得、一刻耽误不得”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大的合力,推动新城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奋力续写跨岛发展新篇章。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今天的集美新城,已经进入深化产城学人融合、提升城市品质的新阶段,以城兴业、以产促城、产城融合,既立足当前又适度超前,既高标准建成又要高水平管理,既关注城市建设又要聚焦人的全面发展。集美新城片区指挥部聚焦抓建设、强招商、促征拆、聚人气等重点任务,拓展发展空间,带动杏林老工业区改造提升,加快推进新城高质量发展。

  今天的集美新城,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愈加完善的商业、学校、医疗等公共配套布局和愈加美好的宜居宜业环境正加快聚拢人气商气;率先在厦门发展夜游经济,正系列推出水舞秀、“新城之眼”、“科探奇妙夜”等一批富有特色的夜间文化旅游项目,满足群众更高层次的夜间消费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在这里,人人都是主人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今天的集美新城,正在成为高新高端产业、“三高”企业腾飞的宝地。机械装备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与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等产业链群,正推动构建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描绘出高质量发展的“集美篇章”。

  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核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集美新城建设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城建设,以创新驱动为支撑,以新担当、新作为推进高质量新型城镇化,朝着建设“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目标加速奔跑。

  向海而生的集美新城,正以直视无前气吐虹的探索实践,向世界讲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崛起之路……

图片默认标题
【HI老外主推】【龙岩州】【移动版】【Chinanews带图】非洲法语国家学员来龙岩学习中式烹饪技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