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共文化中心建成开放 (陈起拓 摄)
泉州网7月13日讯(记者 蔡紫旻 谢曦 通讯员 谢丹妮 黄惠敏)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在泉州,“钱袋子”投向民生事业的资金,达到七成以上。民生事一件接着一件干,民生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推,全力为民生提质,给幸福加码。
提升民生幸福砝码的行动,在城市乡村,在软硬环境,在教育、卫生、养老等普惠性事业的细节中真切可感。
32个民生热难点问题整改成效初显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强基促稳”工作,在深化、拓展、突破上下功夫,聚焦提升基层“组织力”“治理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矛盾纠纷化解能力”等“四个力”,以17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努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强基促稳”重在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关键要把民生、民忧解决好。去年我市12345平台受理群众诉求21万件,办件满意率99%。今年,针对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民生“XIN”行动拓展专项行动持续发力,在推动去年32个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摸排出29个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整改落实。
为了让百姓真有感、实受惠,我市强化市域统筹、区域联动、部门联合,横向纵向一体发力。去年针对中心市区安置房办证困难,市里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协调突破验收、产权证明档案不全等难题,目前基本实现当天审批、隔天发证,3.2万套安置房已登记发证1.4万套,其余按时序推进。市住建局联合市委统战部实施“同心安居工程”,构建“政府政策+社会力量”的帮扶机制,继去年帮扶108户困难群众改造危房后,今年计划帮扶第二批177户困难群众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现已全部开工,竣工174户。为打破信息壁垒、进一步便民利民,市数字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加快部门市级自建业务系统对接,初步实现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医保业务办理等重点应用的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市行政服务中心还在全省首创“区块链+电子证照”技术,凡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网约车出租车运输证、医师资格证、护士资格证等证照,都可以实现实体证照与区块链电子证照同步发放。目前,泉州市电子证照库每天产生近2000条电子证照存证信息上区块链,累计存证电子证照信息达510万条。未来还将融合更多线上线下电子证照应用场景,让市民“出门带手机,证照随时用”。
解决群众“关键小事”,重在抓常抓长。为此,我市建立化解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定期摸排、限期解决、长期跟进、定期和不定期“回头看”、可预期向群众反馈等“五期”机制,以改革思维、改革方法,推进民生难题有效解决。“党员街巷长”“红色业委会”“民情茶室”“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群众化解矛盾工作室”……各县(市、区)从推进治理创新入手,培育形成一批基层善治的好经验、好机制,并推动创新实践上升为制度性安排,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推动“盆景”变“风景”。
29条古城街巷综合提升工程启动
中山路保护提升工程真实完整地保存了街道建筑物的历史原貌和建筑特征 (陈英杰 摄)
文明城、卫生城是城市竞争中的“金字招牌”,也是衡量百姓幸福感的重要标尺。以开展创城创卫为契机,泉州直击民生“痛点”“堵点”,今年6月初,先行启动了覆盖城区177个社区的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同时,紧抓市容市貌提升、薄弱环节整治,重点开展街道社区、农贸市场、商贸超市等整治提升;聚焦五小行业、城乡接合部、盲区死角卫生等重点薄弱环节整改,加快补齐城市管理短板,朝着城市高颜值、治理现代化发展。
古城6.41平方公里区域内,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日显成效,首批11所古书院启动复建复兴,并先期完工投用正音书院和小山丛竹书院一期,古书院被赋予新时代内涵;中山路综合提升工程一期完工,将打造古城高品质步行街范本,在此基础上,29条古城街巷综合提升列入今年计划,正在推动实施;公交“小蓝”、社区巴士“小白”、自行车“小黄人”和三轮车“小红”构成的“多彩交通”,共同打通古城交通出行“微循环”。
在环湾面海的新城,包括市图书馆新馆、泉州大剧院、泉州科技与规划馆、东海工人文化宫等在内,完善现代城市配套的市公共文化中心已建成开放;东海片区兴建190处公共体育设施,覆盖各个社区。
181个贫困村卫生医疗全覆盖
乡村振兴事关小康大局。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今年,《泉州市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方案》正式出台,统筹谋划重点县(市、区)、特色乡(镇)、试点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将引领全市2000多个建制村全面升级、全面进步。
截至目前,全市81.8%的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实现“双达标”,181个贫困村卫生医疗服务全覆盖。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实施义务教育城区“小片区”管理和农村薄弱校“委托管理”改革,让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实现共享;在义务教育阶段把握城区小片区管理与农村薄弱校委托管理相结合,完善管理机制,推进捆绑考核,有效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缩小办学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初步实现了优质均衡发展。
重点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养老方面,全市基本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街道和重点乡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6.9%。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提高到38.11张,提前完成今年任务。
引优质项目促开花结果
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泉州段安海湾特大桥合龙 (陈英杰 摄)
实现泉州高速公路大环闭合 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泉州段贯通
日前,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泉州段安海湾特大桥合龙,标志着全长27.3公里的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泉州段全线贯通。
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泉州段是海西高速公路网“三环”中的重要一环,起于晋江市永和镇福田村附近,经晋江市永和镇、安海镇、东石镇,跨安海湾后进入南安市石井镇,终点位于石井镇坂头村(与厦门交界处),设计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
泉州段通车后,137公里泉州环城高速“大环”将闭合成网,南安石井和晋江东石、安海、永和等乡镇将更紧密地融入泉州环湾都市圈。此外,泉州台商投资区、石狮、晋江南部、南安南部等地通往厦门、漳州的距离也将进一步缩短。(颜雅婷)
我省“十三五”最大水利项目 白濑水利枢纽开工建设
作为福建省“十三五”期间投资最大、库容最大、大坝最高的水利枢纽,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主体工程于今年元旦正式开工建设。
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泉州市晋江西溪干流上游,坝址位于安溪县白濑乡长基村,水库总库容5.44亿立方米。水库以供水为主,结合防洪,兼顾发电,同时为改善下游灌溉、生态用水创造条件,对促进泉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将满足并为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提供水源地保障。建成后,它将成为我市继山美水库、惠女水库之后的第三座大型水库,助力满足2030年泉州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 (颜雅婷)
中心市区体量最大片区 西华洋打造泉州“心”高地
西华洋片区规划效果图
西华洋片区作为全市“海丝新城”重点建设的九大片区之一,是泉州环湾向湾聚集发展的重要板块之一。该片区改造项目为目前泉州市中心市区建设面积最大、体量最大、投资额最大的项目,位于泉州市北峰板块动车站区域,北靠清源山,西邻九日山,东邻马落山,南望晋江,面积约7795亩,总投资约223亿元。
片区改造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动车站及周边的防洪排涝、交通出行、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等民生“补短板”问题。同时,根据《环泉州湾都市产业发展总体策划》,西华洋片区位于智能科技组团,未来将发展以数字科技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重点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打造泉州“心”高地。
当前,西华洋滞洪片区改造项目(丰泽段)已完成征迁收尾工作,项目(南安段)征迁工作正稳步推进。 (颜雅婷)
最完整保存街区历史风貌 古城中山路全面保护提升
一条中山路,半部泉州史。泉州中山路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联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2001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中山路,还是泉州古城的南北中轴线,承载着市民对古城的重要记忆。然而,因年久失修,中山路存在着骑楼破损、白蚁虫蛀、电线老化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2018年11月,泉州正式启动市区中山路(涂门街—打锡街)保护提升工程,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对路段进行整体改造,力图从建筑风貌、景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夜景照明四大方面,对骑楼、路面、地下管网等各个要素进行综合整治修复提升。2019年6月,在中山路(涂门街—打锡街)保护提升工程的基础上,我市启动中山路(打锡街—钟楼)保护提升工程。
当前,中山路(打锡街—钟楼)保护提升工程正进行骑楼立面修缮、结构加固,以及地面铺装、绿化、智能化等施工。据了解,此次保护提升路段全长650米,改造内容包括立面的加固与修缮、地下综合管线的改造、景观提升等各个要素,力争通过综合整治提升,保存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真实完整地保存街道建筑物的历史原貌和建筑特征。 (颜雅婷)
全省首个网红直播基地石狮青创直播基地掀起“带货潮”
石狮青创直播基地内,主播正在直播带货。(陈晓东 摄)
今年2月,青创直播基地作为福建省首个网红直播基地正式在石狮市青创城国际网批中心揭牌落地。基地背靠闽派服装强大的产业链优势,致力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网红直播基地和网红培育孵化器。
揭牌以来,青创直播基地先后举办了“222 买买买”石狮服装品牌网上直播节暨网红选品节、石狮青创抖音网红时装节等多场直播活动。2月22日当天,创下一天直播销售总额5376万元的记录。截至目前,基地先后服务超过500家服装品牌企业,签约上百名网红主播达人和上万名小主播,并孵化出石狮本土第一名网红主播“米拉”。
在更广领域,我市积极引导线上消费,1—5月全市网络零售额累计达858.31亿元,比增24.6%,位居全省第一。 (游怡冰 黄小波)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