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报记者 王元锴
从“只进一扇门”到“只跑一个窗”,从“一事跑多趟”到“一趟不用跑”。在福州,只要提到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马上就办、真抓实干”。20多年薪火相传,这八个字深深烙印在福州的城市精神中,成为福州展示城市形象的金名片。
薪火相传
“马上就办”历久弥新
上世纪90年代,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提出“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工作要求,强调要“讲求工作时效,提高办事效率,使少讲空话、狠抓落实在全市进一步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规矩”。提出“马上就办”的同时,习近平同志还推动外商投资“一栋楼”办公。1997年5月15日,在“外经一栋楼”办公的基础上,福州启用投资项目审批“一栋楼”及市收费局工作,将涉及内外资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以及税外收费的35个部门和单位,集中在一栋楼联合办公,实行“一个窗口”收费,在全国开创集中行政审批的先河。
2011年12月25日,衍生于“一栋楼”办公的市行政服务中心启用。市直审批部门一家家入驻,服务事项一项项增多,办事流程一项项减少。如今的行政服务中心,入驻部门多达44个,受理服务事项1185项,被群众形象地誉为“福州窗”。
2015年2月16日,我省首个独立设置的市民服务中心——市市民服务中心启用,主要办理与市民个人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相关的申请事项,与市行政服务中心构筑起服务企业、群众“一体双翼、两轮驱动”的政务服务格局。目前,市民服务中心共入驻部门40个,受理服务事项501项。入驻部门单位和工作人员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的优良传统,多办、快办、办好利民之事。
服务前置
“马上就办”引来金凤凰
2017年7月,位于滨海新城的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引来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能引来这样的大公司,靠的是良好的招商环境和服务。
当时,滨海新城建设启动,招商工作如火如荼进行。大企业都是“香饽饽”,其他城市也在争取,竞争相当激烈,这时候拼的就是耐心和服务。一次拜访不行就去两次,两次未谈妥就谈第三次……招商小分队拜访了比特大陆六七次,陪同对方负责人到滨海新城考察了四五次,满满诚意最终打动了比特大陆负责人,项目顺利入驻滨海新城。
为“留商”“安商”,滨海新城长乐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招商组履行“只要来投资,一切手续我们办”的服务承诺,开展“一站式”服务,主动对接企业完成园区注册登记等手续,保障企业快速入驻,并且实行专人专项对接服务机制,做好优惠政策落地、兑现等工作。
“不仅有专人全程带办,还能走绿色通道,如此贴心高效的服务,让我感受到连江县招商的诚意。”福建盛丰航运有限公司经办人陈女士前往连江县行政服务中心进行企业设立登记。得益于“全程带办,无缝对接”“能减则减,容缺审批”“多窗并联,极速办结”等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原本需要3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工商营业执照和印章刻制等事项,30分钟内就办结了。
这样的事例在福州并非孤例。今年我市推出营商环境改革3.0版,围绕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1.5个工作日,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项目审批服务时限压缩至24个工作日,全市范围内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全部压缩至3个工作日,推出40项“证照联办”套餐服务事项、30项“秒批”服务事项,力争“一趟不用跑”事项达60%,今年营商环境排名达到世行190个经济体的前35位水平。
闻令而动
“马上就办”助力复工复产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市的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产业受到冲击。随着我市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各级各部门积极推动各类企业、项目有序复工复产。
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市海洋与渔业局积极推广“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的行政审批模式。日前,吴先生受托去该局窗口办理“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的审批——购置渔船”业务,审批人员审核材料发现缺少购置合同。经核实,该合同系渔民落在家中。为了给渔民提供便利,市海洋与渔业局审批人员决定按照告知承诺制流程先行办理。几分钟后,吴先生就拿到“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
为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市委、市政府抽调机关干部组建指导服务工作组,下沉一线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市司法局刘志杰主动请缨到乡镇一线服务企业。40多天里,他跑遍连江县22个乡镇,走访规上工业企业139家、限上商贸企业89家。其间,他指导企业做好复工人员的管理工作;听取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梳理报送上级部门,帮助企业争取更大政策扶持;帮助企业对接党委和政府,协调解决复产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确保规上和限上企业如期复工复产。
此外,市财政局筹集资金近3亿元为疫情期间连续开工生产的企业提供稳岗补贴,以及企业复工复产招工包机、包列、包车支出;永泰县安排专业团队上门帮助企业建立健康档案……
机关效能建设永远在路上。全市各级各部门大力弘扬“马上就办”优良传统,构建起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用“真抓实干”的精神助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力打造有福之州、建设幸福之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