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福见惠安•乡贤有为|蒋钦全:匠心传承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2023-03-14 10:10:16来源:东南网编辑:陈洪亮责编:石悦

  红砖白石、燕尾屋脊、传统石雕……在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有这么一栋闽南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6层楼房,从外观到内设集中展示、推介闽南传统营造技艺。这栋楼房的负责人是“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蒋钦全。

  今年65岁的蒋钦全是惠安县崇武镇五峰村人,少年时便开始学习传统石雕技艺,学成后靠着纯熟的石雕技艺外出谋生;人到中年深入钻研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承接的古建筑项目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2016年在家乡择址修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习所”,有人问他,为什么会在村里修建传习所?他的回答只有两个字:乡愁。

福见惠安•乡贤有为|蒋钦全:匠心传承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蒋钦全在传习所工作室构思创作。邓文祥 摄

  出身石雕名门 苦心钻研成行家里手

  出生于石雕世家的蒋钦全,是清代蜚声八闽的“蒋源成石铺”第六代传人。其先祖蒋山斗于清道光年间,在福州城内开了间名为“蒋源成”的小石铺,专事石雕技艺,并请江苏一姓武的状元题写“蒋源成石铺”店匾,其石雕作品遍及台湾、东南亚地区。

  “蒋氏石匠铺”传承到蒋钦全父亲蒋建发手里之时,因蒋家石雕技艺精湛,1976年11月参加建造“毛主席纪念堂”中的门廊、门厅及大立柱石的安装;1979年参加承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这也是蒋氏一门石匠艺人里迄今享有的最高荣誉。

  上世纪70年代初,年仅13岁的蒋钦全在祖辈的精心传教下,学习石雕基础技艺。1973年进入“国营惠安石雕厂”师从伯父、父亲等石雕匠师,学习闽南古建筑中石作的素平、平花、水磨沉花、剔地雕、透雕、四面雕、影雕等一系列石雕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以及石雕创作技法等。

福见惠安•乡贤有为|蒋钦全:匠心传承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蒋钦全(中)指导工人安装房梁。张梓昌 摄

  “我刚开始学习石雕,我伯父和我说‘在打石头时,手没有打到痛,就不能出师’,这句话告诉我要雕刻出好作品,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蒋钦全回忆道。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前辈的指导下、在凿起锤落间,蒋钦全在石雕业界逐渐崭露头角,其作品既保持着浓郁的闽南乡土气息,更呈现出自身独特的技艺风格。1988年他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专注于传统石雕产品的开发和石雕技艺的研发。中国当代古建筑大师杜仙洲曾不吝赞誉:“凿刀似毛锥,落笔便生风;造像出神采,全凭意匠功。”

  “惠安石雕历史有1600多年,石雕技艺在这里代代传承、不断发展,特别是家乡崇武一带,只要肯学肯吃苦肯下功夫,学下这门技艺是迟早的事。”蒋钦全说。

  据悉,在台湾雕艺界里,至今流传着“无蒋不成场”的说法,这个“蒋”特指惠安县崇武镇五峰村的蒋姓雕刻师傅,惠安石雕之鼎盛可见一斑。

福见惠安•乡贤有为|蒋钦全:匠心传承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蒋钦全获评泉州市劳动模范。受访者 供图

  “晋升”古建筑界 匠人之心传承工匠精神

  出于对闽南传统红砖建筑的喜爱,1998年,蒋钦全开始涉足古建筑界,认真钻研直至“晋升”深耕古建筑各类营造技艺。他先后师从张由芳、杜仙洲等名匠大师,潜心研习,精通仿古建筑营造和文物建筑修缮。

  “闽南古民居的石雕刻主要是门面雕刻。许多石雕刻都是把历史文化刻在里面,其中还涉及到了风水、哲学、鲁班尺等框架的相关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蒋钦全利用自己学习石雕掌握的专业知识,敲开了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探索之路。

  2002年,蒋钦全承接、重组福建泉州市古建筑有限公司。精通传统古建筑工法技艺的他,重视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把每一个项目都当作文化工程来打造,并提出“今日精品工程,明日文物胜迹”的经营理念。

  秉持着这一理念,多年来,他除了主持营造泉州本土的东海观音禅寺、元妙观、刺桐阁、安平桥保护修缮等工程外,还营造厦门普光寺玉石宝塔、莆田湄洲妈祖平安塔、福建土楼、江苏昆山慧聚寺(天后宫)景区、澳门妈祖文化村天后宫、印尼巴东西兴宫、新加坡国会大厦。

  其中昆山慧聚寺景区项目规模宏大,集传统红砖宫庙建筑技艺与文化之大成,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当代古建筑文物大师罗哲文曾称此为“泉州红砖建筑营造技艺又一次很成功的演绎”。2011年,蒋钦全得以拜入罗哲文大师门下学习。自此,蒋钦全的传统古建筑营造技艺突飞猛进,实现了质的提升。

福见惠安•乡贤有为|蒋钦全:匠心传承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在业界享有盛誉的蒋钦全是中国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习基地负责人。受访者 供图

  “建筑文化是一座桥梁,能凝聚海外华侨华人及游子的乡愁记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至今,深耕闽南传统建筑界50多年的蒋钦全不仅将高超的建筑技艺带到海外,还将优秀的建筑文化带出国门,凝聚乡愁记忆。2013年12月,第三届央视乡土盛典——2013乡土文化风采榜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蒋钦全凭借对闽南红砖建筑完美的演绎,成为该年度10位获奖人物之一,时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等嘉宾为获奖人物颁奖。

  蒋钦全认为,泉州创建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为广大古建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古城众多遗产点齐聚,保护区、缓冲区仍有许多闽南传统民居,这些建筑的保护和修缮至关重要。

  现如今,事业有成的蒋钦全,也有了多重社会身份。有人称呼他董事长、企业家、教授,也有人叫他蒋大师,而他却喜欢以“匠人”自称,从内心里发愿要为传承、发展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不懈努力。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我的古建筑生涯起起落落,也算是尝尽了酸甜苦辣。不管何时何地,我都牢记自己是一名匠人,带着匠心对待每一次创作,每一次选择。”蒋钦全表示,家乡惠安素有世界石雕之都、中国建筑之乡、中国民间艺术(雕刻)之乡、 中国雕刻艺术传承基地等美誉,作为一名惠安匠人为此深感骄傲,这也是鞭策自己不断成长的动力之一。

福见惠安•乡贤有为|蒋钦全:匠心传承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蒋钦全获评央视乡土盛典十大人物。受访者 供图

福见惠安•乡贤有为|蒋钦全:匠心传承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蒋钦全现为泉州当地数所高校客座教授。邓文祥 摄

  传道授业 期待年轻人保持初心

  “技艺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传承过程是这项技艺最有价值与魅力的时刻,为此不断努力,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也是使命。”

  作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蒋钦全为打破传统技艺秘笈“不足为外人道”的规矩,果断成立“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习所”,招收有志于闽南传统建筑技艺的人才,并受聘为福建工程学院、泉州信息工程学院、黎明职业大学、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等院校客座教授,入校为学生授课。2019年2月,黎明职业大学“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蒋钦全大师工作室落成,按照现代学徒制的办学模式,通过进行现场授课、开设讲座等方式来传承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发挥了“传、帮、带”作用。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一项传承千年的珍贵技艺,不能在我们这辈人手上断了,希望能有更多人来了解学习。”蒋钦全说。他还花费10年时间编撰了《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一书,供广大院校学子及建筑同行参考学习,此书也被称为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方面的百科全书。

  多年来,蒋钦全从未间断招纳年轻的古建筑爱好者,并给予悉心指导,传授技艺,培养了蒋施恩、蒋武强、李泽平、康光森等多位传承人,带出一支支技艺高超的团队。期间,蒋钦全曾带领团队在参加省、市两级古建匠师技能大赛中夺得桂冠。

福见惠安•乡贤有为|蒋钦全:匠心传承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蒋钦全带领团队参加泉州市古建泥瓦工技能比赛荣获一等奖。受访者 供图

  2016年,蒋钦全在家乡建立一栋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习所,总建筑面积4150平方米,设有大匠工坊、匠宗精品展示厅、匠道讲堂、蒋钦全大师工作室等多个功能室,主要通过实物实例展示和传授研习等多种手段,在家乡推介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班门勤练斧,立志赶公输。”在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习所大门口的这副对联十分醒目,蒋钦全将恩师罗哲文的师训当作毕生追求。

  “我是从五峰村走出去的,看到家乡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也希望能发挥自己所长,为家长的发展贡献一份力。”蒋钦全告诉记者,建造这栋闽南风格的大楼,希望通过“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这一项非遗文化吸引更多游客来家乡参观打卡。

福见惠安•乡贤有为|蒋钦全:匠心传承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蒋钦全在黎明职业大学非遗工作室里为学生讲解闽南花砖的雕刻技艺。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常年在外打拼,蒋钦全乡贤仍时刻惦记着家乡的公益事业。家乡成立老年人协会,第一套锣鼓是他送的。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村中生活困难的乡亲,也总有他的身影。泉州少林寺、泉州清源山、泉州历史文化中心、惠安县慈善总会、崇武五峰村老协会及教育基金会……都留下了他贡献的芳名。

  弱冠之年带着纯熟的技艺离开家乡,花甲之年带着丰富的经验返回家乡,他也给家乡年轻人分享自己一路走来的所感所得。“年轻人们在成长路上需要保持初心,活到老,学到老!”蒋钦全说,也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走进“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大楼”,了解并从事古建营造行业,将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推向全世界。

  “这项技艺的掌握需要糅合十几种门类的知识,培养一个传承人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传承之路漫长而孤单,但蒋钦全依旧积极寻求发扬和传承这项技艺的有效方式,“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的力量加入进来。”

  人物名片:

  蒋钦全,惠安崇武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建造师,国家级文物保护责任工程师,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泉州市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主席,福建省泉州市古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

  为把闽南建筑技艺发扬光大,蒋钦全创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习所”,培养了一批批继承者,其本人也被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大师收为关门弟子。作为闽南古建筑界领军人物之一,蒋钦全坚守初心深耕闽南传统建筑界50余载,将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与红砖文化传播至大江南北、港澳台地区,乃至全球华人聚居地。历时10年创作出版的《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一书,荣获福建省考古博物馆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被评为“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入围作品,并成为相关高校教学辅助教材。(记者 施远圻 林杰 通讯员 陈秋红)

福见惠安•乡贤有为|蒋钦全:匠心传承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蒋钦全向记者赠送书籍《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邓文祥 摄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