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厦门:以高水平涉外法治护航企业“出海”扬帆
2025-03-28 09:53:36来源:厦门日报编辑:郑滟灵责编:尹小兵

  原标题:以高水平涉外法治护航企业“出海”扬帆 市司法局推动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平台建设,打造国际化专业化法治服务标杆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厦门企业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从新能源产业跨国并购到跨境电商品牌出海,从远洋航运纠纷化解到海外绿地投资合规,厦门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也面临复杂挑战。

  如何破解国际法律“水土不服”、贸易壁垒高筑、跨境争议难解等难题?厦门市司法局以“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为引擎,通过平台集成、服务创新、资源聚合,构建起“全链条、专业化、国际化”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流程的法律服务,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

  功能融合

  “一站式服务”

  提供涉外法律服务最优解

  “到海外设厂,特别需要在投资前就掌握到当地投资的各项法规,尤其是土地购买、外资准入、劳动用工和环保等。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为我们省了不少的时间。”一家汽车配件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这家企业在墨西哥的绿地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海丝中央法务区域外法查明中心提供的一份详尽投资合规报告——精准的法律风险识别和合规方案设计,帮助企业避开投资障碍。

  在海丝中央法务区,域外法查明只是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服务项目之一,作为全国首批聚焦服务“海丝”的中央法务区,厦门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自2022年设立以来,已开设了12个对外服务窗口,整合律师、公证、调解、鉴定、域外法查明、反垄断审查合规辅导等多项法律服务,打造“实体+热线+网络”三位一体服务平台。

  平台的多功能集合在为企业出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同时,也让涉外法律服务更加高效,降低出海的时间成本。

  ——2024年,海丝商事海事调解中心成功化解标的额2亿元的股权回购纠纷,并通过司法确认赋予强制执行力。中心与法院、仲裁机构建立“调解—司法确认—执行”全链条机制,也推动案件平均处理周期进一步缩短,海丝商事海事调解中心正成为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的“优选地”。

  ——反垄断审查合规辅导中心是全国首个反垄断审查合规法务辅导基地,2024年协助厦钨新能源与法国欧安诺的114亿元合营项目,仅用45天就通过国家审查,创跨国并购效率标杆。

  如今,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成为厦门乃至全国高质效的法律服务、高能级的法务资源、高层次的法务人才的集聚地,助力厦门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定制服务

  “一案一策”

  覆盖企业出海全生命周期

  “企业‘走出去’,最怕‘看不见’的法律风险。厦门提供的不是模板化服务,而是‘量体裁衣’的解决方案。”厦门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处相关负责人强调,涉外法律服务,专业的法律人才团队是关键。

  聚焦投资准入、贸易摩擦、合规运营等关键环节,依托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平台资源,为企业推出“一案一策”精准服务,覆盖企业出海全生命周期。

  2024年,福建省贸易救济法律服务中心揭牌并在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落地运行。首批法律服务团队成员共18人,在贸易救济、贸易合规等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同年,厦门戴尔乐新能源公司遭美国反倾销调查,初裁税率高达262.55%。福建省贸易救济法律服务中心接到委托后联动北京、上海律所,梳理数千页交易数据,精准抗辩“替代国价格”计算偏差,最终将税率降至行业合理区间,为企业避免损失数亿元。“专业团队的国际经验让我们绝处逢生。”企业负责人坦言。

  向新而行

  从“跟跑”到“领跑”的

  法治跃迁

  数据显示,2024年,厦门实现进出口9326.1亿元,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半壁江山,对RCEP成员国、金砖国家占比分别提升至三成和一成以上。

  面对RCEP深化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新的投资机遇,厦门也正以更高标准谋划涉外法律服务“升级版”:探索与东盟、海湾国家共建跨境法律查明联盟;建设“法商融合示范基地”,发展跨境电商合规、数据跨境流动等新兴法律服务……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旨在为境内外经营主体提供“全链条、全周期、专业化、国际化”的法律服务。

  “法治化是国际化的基石。”厦门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让涉外法律服务从‘保障线’升级为‘竞争力’,助力厦门成为‘一带一路’资源配置的‘法治港湾’。”

  潮起东南,法护远航。当更多企业从厦门扬帆出海,这座高素质高颜值之城,正以法治软实力重塑开放新高度,向世界传递中国法治的“厦门温度”。(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林锐 卢彦彬)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