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收官‘十四五’‘电’亮泉州城”系列报道之二 从过去三分之一电量靠域外调入,到2030年全面实现“自给自足”——泉州:走出能源电力保障“突围之路”
拥有万亿级经济体量的泉州,是名副其实的全国工业大市和全省人口大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电力保障。这座城市“吃电”能力非同一般,以2024年为例,全市最大用电负荷高达1147.7万千瓦,比增6.8%;全社会用电量高达674.67亿千瓦时、比增5%,工业用电量达435.58亿千瓦时、比增4.41%,二者皆连续30年全省第一。
“十四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前瞻布局,在有限条件下以超常规之举推进能源电力保障突出重围。眼下,随着一批重大能源电力项目快马加鞭,“全市自供电能力只有三分之二,三分之一电量需要靠区域外调入”的局面正逐步改写,到“十五五”末,即2030年,“泉州电力自给自足”将照进现实。
下好“先手棋” 保障能源电力就是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
从全省维度看,由于资源禀赋特征和电力结构差异,福建电源分布“北多南少”,而用电负荷“南大北小”,难以实现地域内电力供需平衡,“十四五”期间电网“北电南送”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较大压力。身处闽南电力负荷中心,泉州唯有依靠自身努力,强化本地支撑电源建设,才能进一步提升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保障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就是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全市上下凝聚起这样的共识,拉开“电源保障提升攻坚战”序幕。
抓规划优布局——2022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精心谋划,会同国网泉州供电公司牵头研究出台了《泉州市“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关于推进泉州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启动“电力设施补短板”三年专项行动,锚定“电力装机由978万千瓦提高至约1230万千瓦”“初步建成‘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现代配电网:220、110、35千伏容载比得到有效提升”“力争‘十四五’期间电网投资强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等一系列奋斗目标。
争列盘调项目——在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火电托底保障和调峰调频作用更加凸显。2022年至2023年,抢抓住一波短暂窗口期,市发改委积极向上争取到362万千瓦的煤电装机指标,并与生态环境、工信等部门合力破解了项目核准、环评报批等方面的堵点难点,为煤电项目腾挪出环境容量。与此同时,数度奔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争得同意将原计划“十五五”实施的两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提前至“十四五”实施,为项目前期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调度促落地——2022年,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电网高质量发展推进领导小组成立。在“逐级协调、逐月升级”的分级限时协调机制下,各工作组、市直有关部门、国网泉州供电公司和各县(市、区)通力配合,将电网建设项目纳入“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统筹推进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安全保护、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各方面工作,比进度、比投资、比形象、比品质、比稳定性,扎实推动了一批项目投产达效。
打好“主动仗” 全市电源装机总容量增长至超1275万千瓦
“先手棋”下得准,“主动仗”也打得漂亮。过去四年多来,全市电源装机总容量已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达到1275.99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296.2万千瓦。预测数据显示,今年,我市全社会最大用电负荷或达1206万千瓦,用电量有望飞升至707.55亿千瓦时,而随着新能源设备的广泛应用、超19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使用,全市未来用电需求还将远超当前水平。为此,泉州在电源和电网两端齐发力。
电源侧做“加法”——火电“开足马力”。泉州的水电、风电等能源不仅要“看天吃饭”,且受林业、生态环境、海事交通等影响,发展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火电“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国能泉州热电三期、国能石狮电厂三期、省能化东桥热电一期、二期等4个新(扩)建煤电项目,重点布局在泉港、惠安、石狮等“用电大户”,全部投产后每年可新增发电量超200亿千瓦时。“这五年的火电装机量,等于过去70多年装机量的六成之多!”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展示了一组数据: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三五”末,全市火电装机817.08万千瓦;而“十四五”期间,在建及投产的装机量就已达499万千瓦。绿电“势头强劲”。利用上下库水位差,在电网用电低谷的时候,将水抽至上水库,在电网需要用电的时候,把水放下来带动机组发电,实现势能与电能的转换,就如同一个“巨型充电宝”。今年4月,随着德化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开工、南安抽水蓄能电站获省发改委核准批复,这样的画面过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在泉州山水间。与此同时,分布式光伏至今年一季度累计装机311.73万千瓦,在全省“遥遥领先”;集中式光伏涌现三峡泉惠水面光伏一期、国能泉港界山渔光互补、国能泉州热电温排水区光伏等3个项目,总装机规模达47.5万千瓦,投产后年均上网绿电可超6亿千瓦时。
电网侧做“乘法”——变电站“精准补强”。去年底,国网泉州供电公司全力攻坚220千伏城区变电站投用,解决了中心城区近13年无新建220千伏变电站的历史难题。今年3月,取得2024年超长期国债设备更新增调资金2.0287亿元的220千伏井山变电站投用,成为全省单体投资量最大的电网迁改项目,推动中心市区供电能力提升了480兆伏安。像这样,“十四五”以来,全市已累计投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90座,新增变电容量938万千伏安,较2020年比增23.2%。输配电网“强筋壮骨”。220千伏泉惠热电一期送出工程开工建设;市区中山南路片区46条街巷改造电力提升和全线3公里线路缆化下地完成建设;今年国网泉州供电公司力争超26亿元投资用于配电网提升,重点推进标准化网架建设、线路缆化改造、老旧小区供电设施升级等……目前,全市220千伏、110千伏电网容载比分别提升至1.98、2.26,呈现出越来越强的供电能力。
“发电装机量的快速增长和电网韧性的增强,促使泉州电力保供更加安全充裕,为地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吃下了‘定心丸’。”国网泉州供电公司有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展望新征程,泉州能源电力项目滚动接续,已经储备了安溪桃舟和永春坑仔口抽水蓄能电站等一大批项目,这些必将更有力支撑和服务“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建设。(记者 陈林森)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