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青山之间建起“绿色银行” 福州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2025-07-09 10:25:23来源:福州日报编辑:尹小兵责编:

  原标题:青山之间建起“绿色银行”——拓宽“两山”转化路径的福州实践

拓宽“两山”转化路径的福州实践

闽清在全市率先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福林票”。记者 池远 摄

  在林业金融领域,一直存在“两头难”问题:一头是林农和林企缺资金、融资难,持续发展受到掣肘;另一头,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

  如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怎样让森林成为真正的“钱库”?近日,记者走访了闽清多地,解码福州市在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中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

  破冰:

  “国字号”项目落地 撬动资金链

  闽清山多树多,全县林地面积174.1万亩,森林覆盖率69.92%。生态好是好,但焦虑也不少:守着这些“不动产”,怎样促发展?

  张晖是闽清县林业局局长,早些年最深切的感受,莫过于“被动”二字。作为经济链条上的弱势产业,林业的融资总是困难重重。简而言之:要钱,钱没有;要地,地难收。

  2022年,契机悄然而至。福州处于国内重点建设区域,将大力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保障国家木材资源安全。张晖意识到,这将是掌握主动权的绝佳机会,有望扭转被动局面。

  国储林项目,本意在于营林造林,储备林木资源。福州看得更深远——项目背后藏着另一条发展暗线,可以引导林业大县借助统一收储林地的契机,争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极大限度撬动人、地、钱等要素。“这样一来,地方发展的底气就大不一样了。”张晖说。

  当时,闽清启动建设的国家储备林项目面积约为30万亩,通过该项目获得农行授信8亿元,贷款期限30年。对于钱的用途,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达成一致意见:80%的资金用于林木收储、林地流转、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等,剩下20%的资金可用于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很快,市县两级林业系统干部迅速行动,挨个进乡镇、进村庄宣传动员。短短两年多时间,收储环节到了第七批次,累计流转林地面积近五万亩,现已覆盖闽清十余个乡镇。

  不少村集体和村民靠着山林赚到了钱。数据是最直观的佐证:目前,闽清全县林农获得一次性林木增收约6893万元,村集体获得一次性林木增收约1545万元。“原本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才能变现的山林,如今马上产生了收益。”当地村民感慨地说。

  依靠青山能够迅速“提现”,折射出闽清县谋求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通过集中统一收储林木,将碎片化资源变成规模化优势,既补齐了低效发展的短板,又为社会资本进驻青山提供了跳板。

  “类似的投资与授信,目前在福州越来越多了。”福州市林业局林业改革与产业发展处处长李昌龙介绍,截至目前,福州农信系统林业金融累计授信达到30亿元,“广袤青山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突围:

  创新开发林票 让村民变股民

  面对这个“绿色银行”,如何有效地存取与开发?

  今年4月,闽清在全市率先推出“福林票”,将林农和村集体在青山中的股权价值进行量化。首批发放的“福林票”共计14张,总发行金额为700万元。

  根据市林业局出台的《福州市林票改革实施方案》,闽清因地制宜地丰富了“福林票”品类,包括合作经营林下经济、经营用材林、经营油茶、经营竹林、发展花卉、开发林业碳汇等六大类。

  “‘福林票’让林农提高了林业经营效益,它还可以流转、质押,能让相关林农获得更多分红。”拿到编号为“闽清县000007”的“福林票”,省璜镇下坂村党支部书记范其进有了新计划,将重点合作开发林业碳汇项目。

  一种发展新范式显现轮廓,也就是由县级国企与村集体、其他企业或个人开展“林业+产品”合作经营,然后折资量化,向村集体、其他企业或个人制发股权收益凭证。这既是投资方式,也是互利共赢的机遇,企业需要什么,当地就以适配形式入股。

  同时,在市林业局指导下,闽清还探索开发了林业碳票,上线“梅邑碳票”线上交易平台,提升森林经营质量和森林碳汇增量。

  “福林票”也为林业发展带来更多金融活水。福州不仅推动“福林票”作为质押物,深化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合作,还开发了“碳汇贷”“林票贷”等林业金融产品。2023年以来,全市新增了“邮林贷”“福林贷”等林业金融产品,发放贷款32.88亿元,服务林农5296户。

  开拓:

  建设标准地 筑好巢引凤来

  发展机遇来了,一系列林业新项目新产业陆续进场。

  没有太多犹豫,福建多芬名仕花田园艺有限公司负责人余昕迅速拍板,将文心兰的新一轮规模扩张寄托在即将建设的闽清基地中。

  文心兰小巧艳丽,成了近几年花卉市场上的“新宠”,其国内产量接连翻番,但还是供不应求。余昕的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文心兰生产企业之一,现有的450亩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福州、宁德和南平,年产花卉盆栽450万盆,切花数量达到1300万。

  “福州拥有大市场,但是目前基地面积太小,无法供应更多花卉产品,实在可惜。”当得知闽清能够整出大片新地块,余昕格外振奋:“这次计划建设超300亩的大棚智慧温控基地,最迟明年春节前后可以建成并投入使用。”

  依托国储林项目,闽清正在最大限度地撬动社会资本。今年以来,闽清还成功引进从事森林资源培育及加工的企业,比如福州市城投园林集团、林下经济种植企业金盛源农林等,并将闽清县白洋苗圃列入省保障性苗圃建设项目,力促林业三产融合发展。

  曾经的畅想,开始照进现实:林企也能“拎包入住”,道路、水肥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将得到保障。此外,闽清计划建设一系列标准地,打造珍贵树种培育、林下经济、花化彩化、丰产竹林等示范片区。

  闽清林业的蝶变,是福州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如今,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福州越来越多林业村巧妙地回应“林改四问”,持续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闯出一片新天地。(记者 蓝瑜萍 谢星星 通讯员 徐明锋)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