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永春县:打好生态修复硬仗 矿山复绿又生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永春县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天湖山矿区为突破口,系统推进生态治理与产业重塑,完成生态修复面积3479亩,并因地制宜开发林下经济、立体养殖和生态旅游等新业态,实现“黑色煤都”向“绿色宝地”的跨越性转变。
系统“修山”
进入永春天湖山矿区,眼前是绿意葱葱的边坡,往下则是一垄垄长势良好的经济作物。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黑土地”——2019年,天湖山矿区全线退出煤炭开采时,这里是山体和植被破坏的“重灾区”。
永春县从2022年开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全面“体检”将70宗废弃矿山图斑纳入治理范围,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划定生态保育区、农业复垦区、文旅开发区三大功能区,分阶段、分任务、分工程量开展整治,天湖山矿区方才迎来重生。
在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全面修复地表植被破坏区域的同时,永春县还精选坡度适宜、水源便利的区域,实施土壤改良工程,采取客土覆盖、有机肥施用及微生物修复等技术,提升土壤肥力与保水能力,成功令天湖山矿区成为一方沃土良田,为后续产业导入奠定基础。
煤矸石是矿区修复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对水质、山体都会造成破坏,合理清运、科学利用煤矸石是恢复山体风貌的重要一环。为此,永春县编制煤矸石专项利用修复方案,将煤矸石处置权纳入公共平台进行有偿处置,并由竞得者完成煤矸石处置和生态恢复治理工作。目前,已完成煤矸石处置112.02万立方米,由社会资本自主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10亩,节约治理资金1000余万元。
矿区修复后如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永春县结合“林长制”发动护林员每周巡山护绿,及时排除滥采乱挖煤矸石、破坏植被等问题,还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和人工监测数据,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时监控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及地质灾害风险,累计布设监测点45处,实现生态修复数字化管理。
一步一个脚印,过去的“生态短板”,正努力建成“生态样板”。
不负青山
矿区修复,不是“一锤子买卖”,更是奔着发展去的。治理工作开展之初,永春县就在同步思考——矿区转型后的产业怎么办?如何给百姓带来生态红利?各方论证后得出结论:发展林下经济再合适不过。
矿区修复后,永春县通过整合周边生态资源,集中流转工矿用地、林地、园地等2000多亩土地资源,吸引53家林下种植企业投资落户,打造艾草、竹荪、金线莲、灵芝等林下种植基地,建设泉州中西部林下经济示范馆,林下经济年产值达到7000万元以上,拉动就业700余人次,农户增收4000元以上。
以土地复垦为突破口,永春县还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来佳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初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家农企,先后投入4亿元建设400万羽蛋鸡养殖基地,打造5G+智慧农业的现代产业园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天湖山矿区的经验,是泉州因地制宜做好矿山治理“后半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缩影。
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底色之上,永春县还精心策划开发了以“知青名片”等为主题的工业旅游项目,整合矿区遗迹、铁路轨道和生态公园等特色景点,打造矿山精品旅游线路,重塑区域价值,年吸引游客量5万人次。
从“煤海”变“绿海”,从“生态伤疤”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生态修复让矿区披绿,产业、文化赋能让矿区生金。随着天湖山矿区的转型之路从“地下开挖”走向“地上开花”,永春县在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的画卷上,正不断书写着新的答案。(何金 汤海波)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