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漳州华安官畲村:看村庄的共富路径带来的启示
2025-08-15 10:30:58来源:福建日报编辑:尹小兵责编:

  原标题:记者近日走进华安县新圩镇官畲村,从生计、生活与文化活力,看村庄的共富路径带来的启示——官畲村蜕变的背后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华安县新圩镇官畲村,是闽南地区3个仍保留自己民族语言的畲族村之一。早年,因山高路远与外界联通较少,“学靠赊、医靠借”的官畲村曾被人们称为“光赊村”。

  如今,官畲村全村不依靠单个产业支撑,每家每户至少有三份收入:一份收入来自质优价高的茶产业,人均收入超万元,一份收入与旅游业相关,还有一份是每年村集体收入所获得的分红。数据显示,2024年,官畲村接待游客3.8万人次,经营收入460万元,村集体年收益55.6万元,村民人均旅游分红600元,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

  近日,记者走进这个从深山里富起来的少数民族村落,从官畲村的生计、生活与文化活力,看村庄的共富路径带给我省其他少数民族村怎样的启示。

  茶产业让村民致富

  连续降雨,云遮雾绕的官畲村犹如流动的水墨画卷。乘坐观光车上山,雾气钻进车窗,在脚下缭绕。

  “这雾、这海拔、这青山绿水,都和茶叶品质相连。”官畲村支书钟海王是村里最早一批种茶人,他回忆,村里第一批茶苗是当年挂钩的漳州市直机关单位发放的。

  原先,全村村民靠百来亩的稻田、果树维持生计,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种茶若是有出路,全村都会受益。”钟海王打听到,铁观音适宜在300~1000米的海拔生长,喜多雾、多阳光漫射且温度较低的气候,官畲村的各项条件正适宜种茶。

  种茶可行的消息传遍村子,男女老少纷纷开荒种茶。彼时,华安县围绕“兴茶富民”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扶持茶产业发展。

  “原先种茶只是自己喝,后来种上铁观音,有了卖茶的销路,一年收四季,还供不应求。”村民钟丽华直言,做茶后不久家里便盖起了小楼,一家十几口人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好生计让大家有了奔头,短短几年,茶园满山。全村种茶面积达1000多亩,村里的畲寨茶业专业合作社升级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像钟丽华这样住上新房的家庭,通常把一层留出来,购置制茶设备用于制作成品茶。

  “茶产业也分两条腿走路,一半走高端,一半走零售,家里还申请了‘官畲七妹’的茶品牌。”钟丽华说,家里一年茶产业销售额约100万元。而这,只是她家中的其中一份收入。

  畲乡吃上“旅游饭”

  步入官畲村,每个屋檐下都统一装饰有“双凤朝阳”的传统标志,寓意着畲家生活蒸蒸日上、安定团结,也吸引着每一位刚到村里的游人抬眼关注。

  “有关注就有流量,畲村的底色就是发展特色。”钟海王想到,官畲村虽与外界不常联通,但与之相对的,这里仍完好地保存着畲族语言、民族服饰、畲歌对唱等传统。“现在生活好起来了,这些传统能更好传下去。”

  2009年,全省认定11个民族村寨作为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官畲村位列其中。

  有了前些年靠茶产业鼓起来的村集体口袋,村两委积极谋划整治村容村貌、修缮村庄道路、改造特色民居以及建设畲族文化项目。

  很快,碧山宫、畲族风情广场、畲歌对唱凤凰台、七星瓢虫屋、露营基地、龙岭步道等别具畲乡风情的项目相继落成。2014年,官畲村成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量游客开始慕名而来。

  “我家房子大,住得下!”钟丽华把家里一楼改作餐饮饭店,二楼改造成4间民宿,全家人的起居搬到三楼,原先一楼的制茶场所则搬到了嫂子家。

  “游客来了不仅可以住,还可以吃到特色的农家土鸡土鸭,假期非常受欢迎。”钟丽华说,吃上“旅游饭”,家庭也多了一份收入,生活的盼头更足了。

  官畲村发展旅游的规模初现,引来了国企投资,开始以村企合作模式整体性地打造官畲特色景区。

  2018年,官畲村与漳州文旅康养集团达成一致:由企业接管村里景区、项目的经营;前3年,每年支付村庄30万元,第4年及以后,每年支付村庄40万元;同时,官畲村门票收入的10%作为给村民的分红。

  今年春节前,2024年村企合作共38.96万元分红款发放到了村民的手里。村企合作的分红,成了全村村民的第三份收入。

  特色文化重焕光彩

  擂响迎宾鼓,踏歌入畲乡。

  在官畲村,90%村民涉足旅游业。但村庄总面积4326亩,其中山地面积3800亩,再除去房屋面积,旅游场地较为有限,如何丰富旅游业态,让游客留下来?

  “山水起歌舞,畲村讲故事。”在钟海王看来,见物、见人、见生活,是畲族文化最直观的展现,也是畲村旅游多样化的突破口。

  现在,村里三分之二的村民成为企业的一员,或从事餐饮服务,或解说导游,或成为民宿管家,而从小能歌善舞的钟丽华则加入了歌舞表演队。

  “以歌代言是畲民最喜爱也最常见的表达方式,用来传承礼仪、孝道和族规,在田间地头总能听到畲民即景抒情、随题应答的歌声。学畲歌,必定要请教村里的老人,才能学到原汁原味的畲歌。”钟丽华说,畲歌畲舞的曲目越发丰富,表演队伍也越发壮大,不仅有本村人,也有邻村和县城的参与者约30名。如今演出已发展到每周固定7场,且节假日还会加演。

  不但在本村表演,还受邀前往邻镇、县城、市区巡演。这份工作在钟丽华看来分外快乐,在传播畲族歌舞文化的同时,每年增收约4万元。

  台上畲歌畲舞,台下是长桌宴、篝火晚会,体验畲族同胞“三月三”、请火节等传统民俗。“乌米饭是保留节目,由乌稔树嫩叶取汁浸糯米染制成。端午期间,我们把乌米饭制成乌米粽,一来延续畲族特色,二来方便游客购买外带,也增加旅游收入。”漳州市官畲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黄明智说,有得吃、有得看、有得玩,沉浸式体验畲族民俗风情,让游客有理由来,更有理由“留”。

  2022年,华安县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县,如今官畲村的乡村集市项目、茗香古道项目、茶文化展馆、文创基地等均已竣工。

  几年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明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官畲村也尽收囊中。

  畲族小村的故事还在继续,村民或许还将有更多的收入,正如官畲村“双凤朝阳”标识,寓意着畲家生活蒸蒸日上,迎来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报业集团记者 杜正蓝 通讯员 黄建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