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码“中国白” 向新向智向远方——看“世界陶瓷之都”如何链动全球

“和美之美—2025‘中国白·德化瓷’国际巡展”在美国洛杉矶精彩亮相(德化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陶瓷,是中华瑰宝,更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名片。
千百年前,德化陶瓷搭乘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船远涉重洋,以“Blanc de Chine(中国白)”之名,成为欧洲王室贵族竞相收藏的艺术珍品。
千年之后,这片土地以“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精神,推动陶瓷产业实现从“制造”到“智造”、从“产品出口”到“文化出海”的华丽转身。
“中国白”正以全新的姿态链动全球。今年前三季度,德化陶瓷实现自营出口额27.46亿元,产品畅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座每三人中就有一人从事陶瓷相关产业的闽中县域,传统产业不仅没有式微,反而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构建起“设计全球化、生产智能化、销售网络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全球品牌”突围的升级之路。
设计革新
从“文化符号”到“全球语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晋江经验”持续焕发生机的关键所在。德化陶瓷正是以设计为创新突破口,将东方美学转化为全球共鸣的“设计语言”。
2024年巴黎奥运会,德化白瓷《凯旋尊》作为国礼亮相世界舞台。这件作品巧妙融合法国新老凯旋门的建筑意象与中国传统水纹装饰,一面圆弧面向历史,一面直角指向未来,成为中法文明对话的完美载体。
从1996年《荷花女神》赠予美国总统布什,到近年来在金砖会晤、北京冬奥、卡塔尔世界杯等国际场合频频亮相,德化国礼瓷已成为中国外交的“陶瓷信使”,展现了中国制造的软实力。据统计,30年间,有50余件德化国礼瓷出现在重要国事活动和外交场合。
平台、赛事、人才“三箭齐发”,是德化践行“晋江经验”,加强政府引导、优化产业生态的具体体现。
——平台赋能,建设陶瓷设计“智慧大脑”。
工业设计是创新链的起点和价值链的源头。近年来,德化通过鼓励企业创建设计中心,落户全国陶瓷行业唯一的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多维突破工业设计发展。
如今,德化已拥有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9家、县级工业设计中心30家,多层次的设计生态体系日臻完善,为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动能。
——赛事聚力,打造“陶瓷奥斯卡”创新平台。
以赛促产,让好设计成为好产品,德化成功培育了“何朝宗杯”中国(德化)陶瓷工业设计大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设计赛事。
作为国内首个获得世界设计组织WDO特别支持的大赛,“何朝宗杯”被誉为陶瓷界的“奥斯卡”,第九届共收到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作品41396件,获奖作品转化率25%以上,部分单品销售额超千万元。
此外,德化还通过“全国设计大师奖”“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等赛事活动,不断增强对创意设计人才的虹吸效应。其中“中国白·德化瓷”第21届全国设计大师奖征集全球作品6220件,系统性引导设计力量向产业短板和未来增长点发力。
——人才强基,构建产学研融合生态。
德化设立“世界瓷都设计创新智库”,首批聘请36位国内外专家,包括意大利设计师马可·波里尼、清华大学教授张夫也等业界翘楚。
连续举办13届的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搭起两岸校企常态化创新沟通的桥梁,今年吸引20所海峡两岸院校参与,提交草图作品1972件(组)。
而“德化·广州世界设计师之夜”,130余名海内外设计师汇聚一堂,聚力AI生成设计、创意设计等陶瓷工艺“新玩法”。
生产智造
从“匠心独运”到“科技赋能”
“晋江经验”倡导“正确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德化陶瓷在坚守千年匠心的同时,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实现“质效双升”。
“烧制800多件,成品仅300余件。”回顾巴黎奥运国礼《凯旋尊》的生产历程,承接生产企业负责人曾世成记忆犹新。面对中空结构带来的烧制难题,工匠们创新采用“倒着烧”工艺,经过28次试验,最终将成品率提升至70%。
在新博龙陶瓷的智能车间,全自动生产线将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机器代工带来产能与品质双提升,成品率提高到96%。”公司经理苏荣沛介绍,今年上半年企业产值突破1000万元,成功开拓西班牙、意大利等高端市场。
截至目前,德化推广智能装备803台(套),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覆盖率达95%,效率提升50%,年节约成本超3亿元。
技术攻坚与政企协同,则是德化落实“推动产学研融合、突破产业瓶颈”的关键举措。
德化出台专项政策,设立产学研扶持资金,与中科院等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智能装备研究院联合共建陶瓷智能装备研究院,研发的“陶瓷四工位智能喷釉机”将釉层厚度误差从0.5毫米降至0.1毫米以内,换釉清洗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5小时。针对白瓷特性研发的“专用智能窑炉”,将“象牙白”釉色还原度提升至98%。据统计,去年全县实施产学研项目35个,带动研发投入超2亿元,新增专利120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
销售网络
从“外贸订单”到“文化出海”
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德化陶瓷不仅卖产品,更传文化、树品牌,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跨越。
今年,德化与义乌携手成立“中国白·德化瓷”义乌优品选品中心,开馆当日意向订单5000多万元。意大利采购商一次性下单500万元,彰显出“世界陶瓷之都”与“世界超市”强强联合的倍增效应。
事实上,全球布局,构建线下展示矩阵,早在2023年就有手笔。当年,德化启动“中国白·德化瓷”全球推广计划,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46个推广展示中心,计划5年内走遍20多国,目前已开展11场国际巡展。为破解跨境物流瓶颈,德化还在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建设7个海外仓,大幅提升物流效率;在上海等19个国内城市和法国等5个海外国家地区建设推广展示中心,持续拓展国际高端陶瓷市场。
德化还积极推动“中国白”商标注册。2023年,“BLANCDECHINE”(中国白)在西班牙成功注册;今年3月,“中国白”图文商标又获欧盟知识产权局批准,德化陶瓷正从区域品牌向全球品牌迈进。
打通线上“新丝路”,则需要数字赋能。2022年,全国首个陶瓷类选品中心——1688德化陶瓷选品中心上线,汇聚500多家企业产品,为全球采购商提供一站式服务。在德化电子商务产业园,多语种直播带货成为新常态。
“出海不仅是产品输出,更是文化价值的传播。”德化县陶瓷办副主任寇婉琼介绍,不久前,“中国白·丝路瓷韵”文明对话之旅相继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和希腊雅典启幕,40余件德化白瓷艺术精品闪耀欧洲,引发热烈反响。
据统计,去年德化全县跨境电商交易额达35亿元,同比增长60%。德化陶瓷品牌价值达660亿元,位列全国陶瓷类区域品牌榜首。
从宋元“海上瓷路”到当今“全球价值链”,德化陶瓷的高质量发展是“晋江经验”在县域经济中的成功实践。这深刻印证了“晋江经验”的实践伟力与时代价值——传统产业绝非落后产业,只要坚持创新驱动、政企协同、开放合作的核心要义,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拓展发展空间、以协同凝聚发展合力,就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行稳致远。德化正以“中国白”为文化纽带与产业载体,向世界生动讲述一个在“晋江经验”引领下,坚守匠心传承、勇闯转型新路,实现传承与超越、坚守与突围的中国故事。(融媒体记者 颜雅婷 黄小玲)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