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宁德市水利局组织开展了“宁水安-2025”全市水利系统防汛抗旱暨水利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综合应急演练,取得圆满成功。本次演练以复盘历史灾害防御经验为基础,立足实战、体系作战、数字驱动,进一步检验宁德市水利系统应急抢险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应急指挥调度、密切协同配合和安全快速处置的实战能力,为水利系统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演练以流域洪水演进全过程防御为核心,结合防御今年第11号台风“杨柳”的实战化部署,模拟流域洪水在演进过程中对水工程安全运行、对各项防御措施落实等带来的影响。同时,演练模拟了5年、20年、50年一遇洪水演进过程,将洪水(暴雨)量级与山洪灾害预警等级精准对应,实现“灾种-预警-处置”全链条闭环。
演练设置10个实战科目,覆盖水旱灾害防御全场景。从李大坪水库预泄腾库的精准调度,到五八水库管涌险情的反滤围井处置,再现小型水库应急抢险关键环节;从熙岭乡墘头村17名群众的安全转移,到洪口水库全流域联合削峰,检验山洪灾害与流域大洪水防御协同机制;防旱抗旱模块则模拟持续干旱情境,通过龙虎岔引调水工程启用、多水库联合补水等科目,演练“找水-引水-保水”实战流程,形成“洪涝干旱”双场景防御闭环。演练还同步融入水利安全生产与消防安全内容,在黛溪电站开展厂房进水抢险与仓库火灾处置并行演练,强化“防救衔接”能力。
演练集成了中国洪水预报系统及准分布式暴雨洪峰非线性预报模型、水利部多源空间信息融合洪水预报系统、福建省数字孪生防汛千库联调平台、宁德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防汛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大创水电集团流域防洪度汛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等6套数字化系统成果,通过数字化系统把暴雨量级和洪水形成、演进、预警等过程形象展现出来,做到及时发布暴雨、洪水、山洪等预警信息和组织开展各类防御。数字化系统不仅为防御工作提供了辅助决策依据,还可以缩短预警时间,延长防御应对处置时间,让参演人员直观感受数字技术在灾害防御中的重要作用,强化“科技赋能防御”的理念共识。
据了解,本次演练通过“市级统筹、县乡联动、多点协同”的组织模式,检验了预案实用性、锤炼了队伍实战能力,为水利系统提供了“实战化练兵、数字化赋能、体系化防御”的鲜活样本。(文 缪友谨 黄剑 李丽)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