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厦门:“人工智能+”为生活生产变革打开新空间
2025-09-16 10:58:56来源:厦门日报编辑:尹小兵责编:

  原标题:人工智能+ 厦门加出了什么?从应用落地到赋能产业、加速聚链,一场全方位的“智能革命”在厦展开

厦门:“人工智能+”为生活生产变革打开新空间

客商体验厦门绽优科技的AI+VR产品。

厦门:“人工智能+”为生活生产变革打开新空间

厦门美图大楼展厅演示AI产品。(本组图/记者 林铭鸿 摄)

  近日,第六届中国人工智能大赛在厦门启动,赛题覆盖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热点领域。

  业内观察人士发现,这场国家级的人工智能领域赛事不仅在厦门启动,还由厦门市政府主办,这背后传递的信号不言而喻——厦门正抢抓“人工智能+”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并取得标杆性成果。

  “人工智能+”不仅深刻重塑全球竞争格局与发展范式,也成为城市之间竞争的重大赛道。前不久,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系统部署2025-2035年AI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路径。作为国内较早开始布局“人工智能+”的城市,厦门通过诸多“人工智能+”产品赋能各行各业。2024年,厦门位列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前10,产业规模达336亿元。

  “人工智能+”的蓝图正从概念走向现实,工作生活、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正被AI技术重塑。厦门“人工智能+”加出了什么?这些创新究竟如何为生活生产变革打开新空间?

  “+”出面向日常的“智能革命”

  前不久,德本咨询发布《2025中国人工智能分类排行》榜单。在2025年中国10大AI图像生成榜上,厦企美图公司推出的AI图像生成工具WHEE跻身其中,同时入围的还有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头部企业。

  WHEE的最新功能“一句话修图”,在互联网引发大量关注。基于AI技术的功能,用户语言下达指令,就可实现美颜修图、换背景、光线重塑、表情动作修改等复杂操作。WHEE一度攀升至国内App Store分类榜第一位,日生成创意图片数超1亿张。

  这是厦企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赛道上的大显身手,更多领域的大放异彩也正不断涌现。

  厦门港海通码头,港口L4级智能机器人系统正在自动吊装,作业效率最高可达每小时40箱,无需人工。基于传统吊装司机作业数据,该系统经过大量学习和训练后,实现了在复杂环境下的精准定位、高效作业,大大降低人工操作的安全风险,提升港口运营效率。

  大博医疗自主研发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结合智能关节导航定位系统,集合术前规划、术中追踪等功能,辅助医生实现更精细化手术治疗。该设备目前已取得国家药监局许可证,在省内多家医院应用,完成上百例关节置换手术。

  摄像头捕捉脸部及舌部细节,声纹识别辅助判别体质,引导答题了解患者症状,压力传感器为患者把脉……观健在(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AI中医四诊一体机”,实现“望闻问切”,患者几分钟即可获得精准报告,涵盖健康状况、体质分析、四诊分析等,还有详细调理方案及附近中医馆的预约方式。

  “人工智能+物流”“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教育”……一场全方位的“智能革命”,正渐次在厦门展开。

  “+”出供与需的精准契合

  千行百业皆可“人工智能+”,但这个“+”到底为何而加、加什么、怎么加?

  厦门用很扎实的实践和成功案例给出答案——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简单两个字,就是“落地”,让“高大上”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人们衣食住用行、建设与发展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落地应用。

  如何落地?首先解决新技术与应用场景之间的鸿沟。今年7月底举行的厦门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首场对接活动,是医疗专场,厦门市卫健委发布了厦门医疗领域在模型、算力、安全、应用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各大医院也反映了痛点需求。发展实践中需要什么,人工智能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便往那里创新发力,让供与需精准契合。目前,厦门已完成11家三甲医院和41家基层社区机构的AI部署,构建出31个应用场景。

  围绕“智汇鹭岛、AI赋能”主题,今年来,厦门聚焦制造业、供应链、海洋、社会治理、医疗健康、动漫游戏等重点领域,陆续举办10多场行业对接会。全市发布100个人工智能企业能力清单、两批284项应用场景机会清单,通过“清单发布+供需对接”推动场景赋能。

  政务领域,“i厦门”上线25项“一件事”AI导办,市住建局首创公积金“慧聚金巢”智能体,实现6项业务“边聊边办”;工业领域,培育出天马微电子等7家国家级智能制造工厂,促进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供应链领域,“AI价格预测模型”为铁矿石价格走势研判提供科学支撑,“物流路径规划智能体”高效生成兼顾成本与时效的“公铁水仓”最优组合方案……

  “以用促研”,人工智能在厦门千行百业中加速落地应用,“技术红利”向“发展红利”转化。

  “+”出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条

  “人工智能+”,不仅是日常能看到的“AI+场景”应用,它还贯穿人工智能全产业链。作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国家集成电路规划布局重点城市,厦门在国内较早便开始布局“人工智能+”,并加出了日益完善的产业链。

  截至2024年底,厦门共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459家,产业规模达336亿元,形成涵盖算力基础设施、算法、数据、模型、终端等较为齐全的产业链条。在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厦门位列第10。2025年,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在厦门落地。

  算法和应用环节集聚一批国内领军企业,以美图、瑞为等为代表的智能视觉,以亿联网络、云知芯等为代表的智能语音,以国投智能、亚信安全等为代表的网络安全,以罗普特、狄耐克等为代表的智能安防……特色优势领域,厦企协同发展。其中,国投智能、星宸科技、美图、亿联网络市值超百亿元,美图公司入围“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 TOP50”。

  产业链条构建完善初期,政府的扶持政策、搭建的平台实验室起到关键催化作用。《厦门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厦门市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厦门“AI产业人才8条”等政策陆续出台、系统部署。高水平建设的福建省(厦门)人工智能产业园,按照“1+1+N”(即一个产业载体、1个协同创新体系、N个重点应用领域)的思路建设,已形成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从软件到硬件的人工智能全产业体系。

  目前,厦门建成54个国家级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试点示范项目;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关键生产工序数控化率达75%。

  作为高水平开放的前沿阵地,厦门企业的“人工智能+”也已开始扬帆出海。厦门在人工智能网联、人工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医疗影像、人工智能语音、人工智能安防等领域,形成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如金龙、奥佳华、蔓蒂亚、亿联、熵基等,产品及服务出口上百个国家和地区。

  “+”出无限可能,打造创新高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路径,在厦门越来越清晰。(记者 詹文 蔡绵绵)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