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宁德周宁:一方活水富山村
2025-09-29 09:58:56来源:闽东日报编辑:尹小兵责编:

  原标题:周宁:一方活水富山村

宁德周宁:一方活水富山村

溪口村以水为媒,大力发展水上经济、清凉经济 魏知秋 摄

  近日,雨后初霁,晚霞将周宁县咸村镇樟源溪染成金色。溪畔步道上,游客们或驻足拍照,或凭栏远眺;浅水区里,孩子们光着脚丫追逐嬉戏,笑声在山水间回荡。

  “以前这边杂草丛生,现在成了聚宝盆。”樟源村党支部书记阮祖强望着改造后的亲水景观感慨道。去年以来,该村以溪流治理为契机,打造国学主题亲水项目,新建移动集装箱、步道,升级“樟源溪畔”休闲营地,让沉寂的溪流重焕生机。

  地处闽东北的周宁县,境内大小溪流纵横,50km2以上河流11条,流域面积1011.5km2。凭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禀赋,该县充分挖掘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等资源,把生态“好水”变发展“活水”,探索出一条“以水为媒、生态富民”的发展新路,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清水为基

  清晨的东洋溪畔,水面波光粼粼,河岸绿树成荫,市民陈颖牵着女儿的小手沿着步道闲庭漫步。“这几年,东洋溪不仅水清岸绿,沿岸夜景灯光的布置也让周宁越来越美。”陈颖笑着说。

  作为周宁的“母亲河”,东洋溪曾因污水直排沦为“脏乱差”代名词。如今,通过系统实施生态治理工程,滨河景观带、河滨公园等系列景观让母亲河重现灵秀。

  东洋溪的蝶变,是周宁县深耕河湖长制、打好“绿水”保护战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周宁县以列入水源涵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契机,将“治水”作为改善县域生态环境的突破口,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在全市率先提出并实施“民间河长”做法,并建立“河湖长+公检法”工作模式,不断提升水环境治理保护水平。全县98名县乡两级河湖长、92名村级河道专管员分级分段驻守溪流两岸。

  一组数据可见一斑。去年以来,河湖长累计开展巡河9524次,河道专管员巡河52308次,解决各类问题2435个;开展河道清淤清障专项行动,累计清除弃土弃渣118.8立方米、打捞河漂垃圾381.6立方米。

  不止于常态巡查,周宁县更在源头防控上持续发力:积极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综合利用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337个排污口治理任务;在全县各流域共设立71路河道视频监控点,实现巡河护河“全覆盖、无死角”……截至目前,周宁县已累计投入水治理专项经费6.3亿元,全域54条大小河流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正在周宁大地徐徐展开。

  水韵生金

  “扑通!”泗桥乡溪口村的漂流河道上,一艘橡皮艇冲下最后一道陡坡,水花溅起半米高,艇上的人惊叫不止。这个曾经寂静的小山村,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水韵溪口”高山休闲文旅基地。

  “我们村的水资源开发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的升级过程。”溪口村党支部书记徐景辉介绍。

  溪口村地处华东第一高山人工湖——芹山湖下游,2013年,瞅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溪口村成功回引在外企业家返乡,投资2000万元开发溪口峡谷漂流,村集体以资产资源入股,周边村民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第一次尝到了“水经济”的甜头。

  “可光靠漂流,留不住人。”徐景辉回忆说。为此,溪口村整合资金1600余万元,对原有资源进行整体提升改造,把零散的水资源串联起来。

  “随着纵三线周宁浦源至纯池段公路通车,溪口村到城关的时间由原来的50分钟缩短至20分钟,旅游越发红火。”徐景辉高兴地说,该村日均接待游客超500人次,周末可达2000人次,村民人均年增收近万元。

  这样的“水富乡村”在周宁并非个例。8月8日,纯池湿地公园人头攒动,“飞天凤凰”特技展示、烟花秀、特色市集等吸引上万名游客驻足,周边农户家里的土产、农家乐的饭菜,都成了俏货。

  “好水既能养出鲜美的鱼、甘甜的果,更能聚起人气、引来财气。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文化旅游宣传月活动,吸引更多游客、乡贤和投资者,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纯池镇宣传委员孙勇健说。

  近些年,周宁县将“幸福河湖”建设与“美丽乡村”串在一起,结合流域水系分布和文化特色,通过跨村联建、村企共建等创新模式,开发了一系列以“水”为主题的游玩项目,条条溪流都找到了自己的“打开方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活水润业

  优质的水资源不仅带来人气,更孕育出特色产业。在钟山桥水库深处,福建龙鳇鲟业有限公司的养殖网箱像水上田垄,19万尾史氏鲟、达氏鳇、史氏鲟-达氏鳇杂交鲟等品种的鲟鱼游弋其中。

  这些有着“水中熊猫”“水中活化石”之称的大型鱼类,极具经济价值。它们生长速度慢,对水质和温度要求高。2013年,看中周宁优质的冷水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福建龙鳇鲟业有限公司落户钟山桥水库,发展鲟鱼网箱养殖。

  “一般鲟鱼一年生长周期为6至9个月,而这里的水温常年保持在15℃至23℃,水质清澈,溶氧充足,鲟鱼一年能生长11个月,成活率高达98%。”福建龙鳇鲟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明乐说。

  好水养好鱼。公司慢慢摸出了门道:南方鲟鱼苗怎么人工繁育,小鱼苗怎么分雌雄,活鱼怎么取卵做鱼子酱,一套技术都攥在手里,从繁殖、养殖到加工、销售,产业链拉得整整齐齐。现在一年能产30吨鱼子酱、50吨鲟鱼肉深加工食品。

  水能养鱼,也能养花。在鲤鱼溪与东洋溪的交汇之处,近十家规模不小的花卉企业在此扎根。福建馨蕙兰园艺有限公司种植大棚内,自动喷灌系统“滋滋”启动,清澈的溪水化作细密水雾,轻轻洒在文心兰翠绿的枝条上。

  “花卉对水质格外挑剔,选择周宁,看中的就是这里的好山好水。”该公司负责人余朝晖说。据他介绍,灌溉用水直接从溪边引入,无需过滤。用优质水培育出的花卉品质出众,售价可观,基地内80万盆文心兰,年产值可达千万元左右。

  一花引得百花开,像福建馨慧兰园艺有限公司这样的花卉企业在周宁已形成集群效应。多肉、小菊、杜鹃、大花蕙兰等特色花卉苗木种植总面积达4400多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超4亿元,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魏知秋 刘志玮)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