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坚持协同高效确保执行有力
我省稳妥有序推进设区市机构改革
近日,我省各设区市按照省委关于市县机构改革的总体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机构改革方案,稳妥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各设区市市委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亲自当好“施工队长”,精心组织安排,加大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加强纪律保障。各设区市从机构职能上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主要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同中央保持基本对应,与省级机构改革有效衔接,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
福州市在机构改革中突出区位特点和工作特色,共设置市级党政机构55个,其中党委机构15个、政府工作部门40个。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福州市将分散在市政府各个部门(单位)有关宏观统筹大数据、互联网经济、电子政务等职责进行整合优化,单独组建福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根据省会城市功能特点,保留设置了市投资促进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持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强化省会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
厦门市12月28日召开市委全委(扩大)会议,部署市级机构改革工作。厦门市要求,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不折不扣落实好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紧紧抓住职能转变这个关键,在改职责上出实招硬招,在职能整合、业务融合上真正发生化学反应,做到脱胎换骨。
更加突出服务民生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办事效率,是此次泉州机构改革的亮点。如调整市辖区国土资源和规划管理体制,组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规划职能统一调整到新组建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原由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承担的市辖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职责调整下放给市辖区自然资源部门。泉州市共设置市级党政机构50个,其中党委机构15个、政府工作部门35个。
宁德市紧扣“时间表”“责任书”“路线图”,制订全市机构改革推进计划表,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确保在12月底将机构改革工作基本落实到位。目前,宁德涉改部门人员转隶工作已启动,组织部、编办、人社局通力配合,有条不紊推进。宁德市共设置市级党政机构47个,其中党委机构15个、政府工作部门32个。新设立和更名的市直机构挂牌方案已印发,并明确了12家政府工作部门的统一挂牌时间。
莆田市共设置党政机构47个,其中党委机构15个、政府工作部门32个。在机构改革中,莆田市注重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各自优势,调整优化综合经济管理和市场监管领域的机构职能,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体制。突出转变职能,解决机构设置不规范等问题,统筹推进人大、政协、群团组织、事业单位等领域改革。
在机构改革中,漳州市总体把握职责和编制划转,改革前后行政编制基本平衡,不造成新的超编。同时,收回部分事业编制,用于今后实际工作需要调剂使用。整合部门调剂的人员编制向新组建或工作任务繁重的重点部门倾斜,保障其人员编制需求。12月底前将完成机构挂牌工作,人员转隶正在有序推进。漳州市共设置市级党政机构49个,其中党委机构15个、政府工作部门34个。
龙岩市注重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辨析信息时代产业与民生发展趋势,科学借力把握中央和省里相关政策杠杆,因地制宜设置了具有闽西特色的机构。发挥“e龙岩”公共服务平台及知名电商、互联网信息服务商产业基地的优势,设立大数据和政务服务管理局,将专业化的大数据管理机构明确为政府工作部门。龙岩市共设置市级党政机构49个,其中党委机构15个、政府工作部门34个。
“我们将于2019年1月底前基本完成涉改部门‘三定’工作。”三明市委编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明市共设置党政机构47个,其中党委机构14个、政府工作部门33个,12月底前,涉改机构职责、机构编制划转和班子配备、人员转隶、机构挂牌、办公场所调配等工作将全面完成。三明市分别研究制定了有关改革纪律要求等11个方面的配套文件。此外,明确了人员转隶对象范围、程序步骤、审核办法、工作要求,确保市级机关涉改机构人员平稳、有序转隶到位。
改革后,南平市共设置市级党政机构47个,其中党委机构14个、政府工作部门33个。南平市及时部署制定了14个配套文件,对机构衔牌、纪律要求、档案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转隶等事项提出具体要求。同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注重做好离退休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明确归属交接工作。目前,南平市已向各涉改单位下发通知划转职责和机构编制,于12月底前办理人员转隶手续。
在推进机构改革中,各设区市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机构改革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一手抓年终的各项工作,谋划好明年的工作任务。各地都表示,通过机构改革,一定要改出机构的新活力、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新风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