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厦门    泉州    漳州    三明    龙岩    南平    莆田    宁德    平潭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农博会·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花博会_fororder_福建1
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福建

泉州: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18年保持全省最低

2019-08-20 12:09:27|来源:福建日报|编辑:尹小兵|责编:葛宁远

  今年初以来,泉州就业形势保持稳中向好。1—7月,城镇新增就业6.32万人,完成省下达任务数的59.74%;城镇登记失业率1.27%,低于省定指标0.73个百分点,已连续18年保持全省最低水平。

  基础性人才供需趋稳

  泉州建立一年两次用工调查制度。在全年开展规上企业用工情况调查的基础上,6月初,泉州在全市4600多家规上企业开展年中用工调查,共收回1740家企业调查问卷。1740家企业现有从业人员35.42万人,企业平均用工规模为203.58人/家。今年初以来,共计新招员工7.14万人。截至目前,仍有部分企业有进一步招工的计划,主要计划招聘一线熟练工。

  据泉州市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显示,泉州市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为60291人和44946人,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3611人和11564人。“这表明泉州人力资源市场仍保持旺盛需求,但供需趋于平稳。用人需求比较集中的行业依次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等。”泉州市就业人才中心负责人表示。

  泉州每年年终岁首都会出台春节不停工一次性稳定就业奖补措施,今年还出台招工稳工和用工调剂、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企业稳岗支持等多项措施,认真执行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稳岗补贴、降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工伤、失业保险费率等政策。“我局始终把稳就业摆在首位,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仅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一项,今年就可发放约6800万元。”泉州市人社局就业科负责人表示。

  “今年,泉州人社局还创新工作方式,多渠道搭建人力资源对接平台,不仅参加当地的春风行动招聘会,还重点与当地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对接。”泉州市就业人才中心负责人说。

  今年泉州实施两个行动:“543招聘行动”,组织500家次规模以上企业赴省内外40个地区开展招工引才活动,力争新引进3万名以上岗位急需劳动力;“111行动”,引导100家以上规模企业与100所以上职业院校对接,达成毕业生就业意向1万人以上。

  今年上半年,泉州已组织315家次企业赴省内外38个地区开展用工推介活动,与136家院校、人力资源机构开展对接,新引进泉州市外人力资源约2.8万人。

  高层次人才不断扩充

  近年来,在持续引进基础性人才的同时,泉州也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大力引进产业急需高校毕业生。今年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1万人”。为此,今年初以来,泉州出台鼓励产业急需高校毕业生来泉就业创业政策及配套措施,给予各种保障或补贴。

  泉州还从体制机制上推出一系列举措。

  首次采取资格条件制认定高层次人才,首次把海外高层次人才纳入认定范畴。去年,泉州新修订的《高层次人才认定规定》,把光电、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高精尖”产业人才纳入认定范围。目前,泉州已认定市高层次人才8670人;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85人、省引才“百人计划”47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231人、省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392人。

  泉州还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企业自主评价人才工作。“对企业自主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同等享受泉州市高层次人才政策待遇。”泉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2018年泉州确定31家纳税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作为首批试点企业。目前,31家试点企业已认定273人为泉州市高层次人才。近期,将拓展至100家规上企业试点。

  此外,还在全省首创职称直聘。职称直聘打破职称和学历限制,直接为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办理职称申报和岗位聘任。这被确定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二批改革创新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目前,泉州已直聘高层次人才13人,直接跳评正高级职称14人,实行特设岗位管理18人。其中,2018年有11名非公企业高层次人才以无职称或初级职称直接(越级)获评高级职称。

  泉州鼓励“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字号”科研平台16家、新型研发机构39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2家,省级以上人才平台290个,聚集近七成高层次人才。(黄琼芬 黄书毅 洪达 郑其全)

图片默认标题
【HI老外主推】【龙岩州】【移动版】【Chinanews带图】非洲法语国家学员来龙岩学习中式烹饪技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