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厦门    泉州    漳州    三明    龙岩    南平    莆田    宁德    平潭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农博会·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花博会_fororder_福建1
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福建

福州积极拥抱人工智能 多个人工智能项目落地福州

2019-08-20 12:11:50|来源:福州新闻网|编辑:尹小兵|责编:葛宁远

福州积极拥抱人工智能 多个人工智能项目落地福州

  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设计的服装产品。

  福州晚报记者 江海 文/摄

  如今时不时就能看到人工智能(AI)和5G将主导未来生活的新闻,但在很多人看来,人工智能与自己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

  实际上,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扩散,人工智能已经悄无声息地融入了福州市民的日常生活,并改变了很多市民的生活方式。人工智能在解决生活、工作痛点中的出色表现,反过来也促进了福州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人工智能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如果你是一名诗词爱好者,可能对微软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有印象:去年,上一代“小冰”仅看了一眼《福州晚报》头版的照片,就在3秒钟内写出了一首诗;“小冰”出版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在福州安泰书城、杨桥书城等书城迅速脱销。

  从第一代的人工智能对话机器人到今年的第七代产品,“小冰”已发展成以情感计算为核心的完整人工智能框架。在“数字福州”,它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社交对话、语音助理、人工智能内容创作和生产平台等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

  当很多人认为“小冰”只适合“玩虚的”之时,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进军实体经济了。

  “这个服装上的图案是‘小冰’独立完成、100%原创的绘画作品。而且,它还能在门店内根据与顾客的对话,设计出专属T恤。”某知名服装品牌的设计师告诉记者,随着技术的迭代,第七代“小冰”已开始进入产业市场,它设计的成衣产品已经在很多渠道销售。

  福州图书行业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通过与“小冰”的合作,家长们已经可以在家自行生成以孩子为主角的绘本。

  其实,人工智能已开始“改造”福州的很多企业。例如,福州众多工业企业生产线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数据的在线采集、实时反馈,同时提升在生产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动决策能力。这种改变使得福州的浮法汽车玻璃生产企业构建了员工不增加产量却翻番的高质量、低成本生产体系。

  在其他领域,人工智能也在加速发展。例如,科大讯飞在福州市教育局支持下研发的人工智能精准教学系统,可以在考完试阅卷后,让机器分析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形成每个学生的知识图谱,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

  丰富应用场景促进AI在榕发展

  人工智能加速融入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反过来也促进了福州人工智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业内专家认为,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生活、工作中的痛点,找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是福州提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大途径。

  “技术要考虑怎么跟我们的生活、产业、实体经济结合。”科大讯飞东南公司总经理徐甲甲认为,目前的人工智能发展要进一步调研社会需求,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一些痛点。

  毅达资本福建区域投资总监邹韡捷说:“福州可以发挥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等产业优势,找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产生1+1>2的效果。”

  据悉,由于人工智能的运用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福州各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热情大增。目前,福州金融、零售、汽车、地产、纺织等10个领域都有“小冰”的身影,比如福州多家券商提供的金融信息服务就是由“小冰”帮助商家用AI技术制作的,万科样板间的虚拟人工智能助理也是由“小冰”打造的。

  多个人工智能项目落地福州

  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我省开始实施100项人工智能深度场景化应用示范项目,如建设10家互联网医院,在省市县各级医院探索开展15项以上医学类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在政务服务入口、公共管理业务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等领域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等。其中,多个人工智能项目落地福州。

  目前,福州已有7家企业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2家企业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6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示范项目,18家企业入选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与此同时,福州也已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我市在深度学习和数据处理等领域的技术服务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小镇,重点发展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服务机器人等三大主导产业;布局发展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等人工智能装备产业。

  未来的福州,会有更多的人工智能应用,为市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图片默认标题
【HI老外主推】【龙岩州】【移动版】【Chinanews带图】非洲法语国家学员来龙岩学习中式烹饪技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