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厦门    泉州    漳州    三明    龙岩    南平    莆田    宁德    平潭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农博会·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花博会_fororder_福建1
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福建

厦门着力提升教育软硬件设施 今年要建成19个小学项目新增2.4万个学位

2020-07-02 09:38:22|来源:厦门网|编辑:尹小兵|责编:赵宇静

厦门着力提升教育软硬件设施 今年要建成19个小学项目新增2.4万个学位

  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初中部项目施工已进入装修阶段。 通讯员 李毓琳 摄

    开栏语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厦门正在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民生工程稳步推进、人居环境日益提升……全面小康,既反映在城市发展上,也融入人民生活的点滴中。晨报今起开辟“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从城市建设、教育发展、文化提升等多方面展现厦门各界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

  厦门网讯 (海西晨报记者 彭怡郡 陈晓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培育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从建设新校舍改善办学环境,到名校“落户”岛外均衡教育资源,再到大力推进精神文明教育,育才先育德……厦门教育软硬件设施正逐步提升。而这方方面面的提升,正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教育力量。

  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提升

  城市发展离不开教育。今年是《厦门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厦门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收官之年,也是制定“十四五”规划、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市的开局之年。据了解,今年厦门要建成19个小学项目(含新建、改扩建),新增2.4万个学位。

  细细研读厦门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摆在重要的位置,着力满足厦门城市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例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前身是县后小学,之前该校生源大多是县后、围里、坂上等本地学生。然而,随着厦门城市不断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才落户这一片区。2014年,新校区正式建成,目前该校95%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子女教育问题得到了解决,也让在厦打拼的外地人才吃下一颗“定心丸”。

  校园建设更新迭代,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厦门岛外新城飞跃发展,与之相配套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翔安区第五实验小学前身是一所农村学校,没有电脑室等专业教室。2018年,新学校建设完成,不仅校园设施得到提升,招生数量也翻番,极大地满足了周边居民子女的就学需求。

  名校校区“落户”岛外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厦门教育发展有了更高的期待。在今年的教育发展规划中,实施“名校跨岛”发展再次被提上议程。

  新一轮“名校跨岛”发展,不是简单地将某某中学“分校”或“附属学校”开到岛外,而是名校直接在岛外建校区,这些校区都是名校“亲生的”。在这一轮“名校跨岛”发展中,厦门一中海沧校区和科技中学翔安校区已经在2018年秋季建成并开始招生,其余学校正在建设中。

  位于翔安区石厝以东、浦边村以西的厦门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初中部,施工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记者看到,现场施工已进入装修阶段,工人们正忙着开展墙面地面铺砖、涂料粉刷、水电管线安装等作业。

  而在距离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初中部施工现场不远处,是厦门实验小学翔安校区在建项目。该项目同样也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今年年底,这两个项目将竣工验收。

  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除了硬件设施发展之外,厦门教育“软件”方面也不断提升。许多学校大力开展文化建设,推出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

  康乐小学教学楼楼顶有一个“幸福农场”,种植了各种瓜果蔬菜。每个班都在农场里认领一块土地,安排学生轮流种植,收获的成果义卖后,再采购种子、喷淋装置,继续种植。该校德育处主任林颖表示,让孩子们种植蔬菜,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更加贴近大自然。

  在环保理念培育方面,厦门许多学校也走在前列。由海西晨报《公益周刊》和厦门市同心义工服务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如厕如家”免费厕纸计划至今已进行了六季。在这六年里,主办方为厦、漳、泉、龙岩等地的50多家试点学校提供免费厕纸,惠及5万多名学生,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文明如厕、节约用纸的理念。

图片默认标题
【HI老外主推】【龙岩州】【移动版】【Chinanews带图】非洲法语国家学员来龙岩学习中式烹饪技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