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福州连江东升村:创造远洋渔业“船”奇
    早在30多年前,连江琯头镇东升村的村民便远赴印尼海域捕鱼,拉开了福州民营远洋渔业发展的帷幕,并获评全省“明星村”。近日,记者来到这里探秘东升“船”奇。
  • 南平延平立足地域特色 走出影视产业差异化发展之路
    近几年,在影视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延平积极抢抓风口,竞逐光影赛道:自2023年以来,已有《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幸福草》《猎罪图鉴2》《回来的她们》等20余部影视作品将这里作为取景地。
  • 宁德持续念好新时代“山海经”,坚持“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深化优质农业提效专项行动,实施“八个一”工程,培育形成水产、茶叶、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药材、畜牧、林竹花卉及乡村旅游“8+1”特色产业。
  • 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新兴产业聚链成势、未来产业向高而攀……金秋时节的榕城,从机器高速运转的智能车间到潜心攻关的科研院所,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折射出有福之州的澎湃活力和广阔前景。
  • 2024年,海水养殖产量全国第一,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全国第一,水产品出口量连续12年全国第一……在高质量开发海洋上,福建打了个样儿!
  • 一边是簪花围绽放的文旅消费新图景,一边是跨境电商“链”接的全球贸易通道。作为泉州城市核心区,丰泽区以“内外贸一体化”为战略支点,借文旅消费和跨境电商双轮驱动,生动诠释“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深层内涵。
  • 这个假期 福州文旅何以成为“顶流”?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无数人“遇见福州遇见你”,在有福之州找到了“不想离开”的理由。福州文旅市场因而热闹非凡,一跃成为全国顶流,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人气足、市场火、消费旺。
  • 朱子文化 在福建“活”起来
    对于福建人来说,孩童嬉戏跑过的公园,狼吞虎咽吃下的一碗面,经过祖祠时偶然抬头看到的家训,也许都跟朱熹有关。在这里,朱子文化融于山水之间、烟火味里……
  • 近年来,平潭聚焦年轻游客群体需求,着力打出“青春时尚”牌,沙滩露营、音乐节、低空飞行、水上运动等体验式项目应运而生,成为平潭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
  • 国庆假期期间,福鼎以“福鼎白茶文化系统”这份遗产价值为核心纽带,联动茶企、景区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多方力量,打造特色茶会,推动文化遗产向产业发展动能深度转化。
  • 一年来,厦门持续在弘扬红色文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利用上下功夫。同时,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彰显了文化在推进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强劲动能。
  • 泉州推出“123十百千万”漫游泉州计划,全域联动推出百项优惠、千场活动、万份好礼,形成“全域有戏、漫游有味、昼夜精彩”的文旅消费氛围,新场景、新业态、新消费成为文旅发展新动能。
  • 福马“小三通”暑期客流量破2万人次
    随着福州打造福马“同城生活圈”先行先试第二批政策的落地,福马两地人员交往更热络,经贸合作更密切,文化交流更频繁。
  • 福建:乡建乡创 一场田园追梦
    在田园追梦中,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在大陆找到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答案;在乡村振兴中,越来越多的“福建样本”提供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 “AI”拼才会赢 福建开启“数字丝路”新征程
    昔日,闽商以“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在山海之中开辟通途,用帆影织就了横跨大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如今,福建企业正以“‘AI’拼才会赢”的新姿态,在AI浪潮中开启波澜壮阔的“数字丝路”新征程。
  • 厦门:“两新”融合 鹭岛争先
    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厦门城市综合创新实力由点的突破迈向系统性提升。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中,厦门三年上升31位,跃升至第72位。
  • 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浪潮奔涌。福州勇立潮头,以数字之力、以智慧之桨,推动海洋渔业管理向“精”向“智”深刻变革。
  • 作为国内较早开始布局“人工智能+”的城市,厦门通过诸多“人工智能+”产品赋能各行各业。2024年,厦门位列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前10,产业规模达336亿元。
  • 近年来,厦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建强高能级科创平台、促进企业协同创新、加强产教科教融合上探路先行,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 从粮食入库登记,到检斤、验质、入仓、结算、储藏、出仓,大埔中心粮库的物联网设备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全流程清晰可见……这是漳州市云霄县粮食储备体系迈向现代化、智能化的生动缩影。
  • 三明将乐:点亮的 不只是青山绿水
    守护青山绿水、发展生态产业,不仅是城市的发展路径,更是百姓的日常实践与共同信念。将乐人用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努力,书写着从绿水青山走向金山银山的鲜活故事。
  • 南平:改革创新 “绿”能澎湃
    立足“绿”的优势,南平明确目标任务:打造绿色产业发展高地、新时代山区深化改革先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对台合作品牌、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样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标杆、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 一年来,包括下潭尾在内的厦门333平方公里蓝色版图,在生态与经济的同频共振中,正不断发生令人瞩目的改变。
  • 凭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禀赋,周宁县充分挖掘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等资源,把生态“好水”变发展“活水”,探索出一条“以水为媒、生态富民”的发展新路,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 8月27日,全国首个河湖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福建省(泉州)河湖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在永春县投用,是福建在探索水生态资源市场化、价值化、数字化运营上的创新成果,打通“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转化通道。
  • 近年来,漳州芗城区天宝镇将河道污染治理与景区建设深度捆绑,形成共享共治的河道长效管护机制。昔日“臭水沟”,终于蝶变成今朝“风景线”。